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一、庄公二十四年,春天,周王的三月,雕刻鲁桓公寝庙的方形椽子。

  礼,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诸侯之桷,斫之砻之。大夫斫之,士斫本。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庙也。取非礼与非正,而加之于宗庙,以饰夫人,非正也。刻桓宫桷,丹桓宫楹,斥言桓宫以恶庄也。

按照礼制规定,天子庙中的方形椽子需经削砍、打磨,并进一步用细石精磨;诸侯庙的方形椽子则只需削砍、磨平。大夫庙中的方形椽子仅需削砍,而士庙中的则仅需去除树根即可。雕刻方形椽子不符合礼仪正道。迎娶夫人是为了尊敬祖先,娶妻不合礼制不合正道,又对宗庙施加不合礼制的做法,来向夫人夸耀,是不合正道的。雕刻鲁桓公寝庙的方形椽子,并涂红桓公寝庙正厅的柱子,直接以“桓宫”称呼,表明对庄公的厌恶之意。

  二、葬曹庄公。

二、安葬曹庄公姬射姑。

  三、夏,公如齐迎女。

三、夏天,鲁庄公到齐国去迎娶夫人。

  亲迎,恒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不其正亲迎于齐也。

亲自迎亲,是普通事,不记载。这里经文记载了,为什么呢?因为经文认为鲁庄公到齐国亲自迎娶是不合正道的。

  四、秋,公至自齐。

四、秋天,鲁庄公从齐国回来告祭祖庙。

  迎者,行见诸,舍见诸。先至,非正也。

迎亲时,应该在行走的时候看着夫人,在住宿的时候也看着夫人。先回国告祭祖庙,是不合正道的。

  五、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五、八月,丁丑(初二)日,夫人姜氏进入鲁国。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何用不受也?以宗庙弗受也。其以宗庙弗受何也?娶仇人子弟,以荐舍于前,其义不可受也。

入,表示鲁国不愿意接受。记载进入的日期,是厌恶进入的人。为何不愿意接受她呢?这是因为祖先不接受她。祖先为何不接受她?缘由在于她是仇敌的女儿,而让仇敌的女儿来祭奠、供奉祖先,将祭品陈列在宗庙中,从道义上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六、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六、八月戊寅(初三)日,同姓大夫的妻子相见,互赠礼品。

  觌,见也。礼,大夫不见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妇道,故列数之也。男子之贽,羔雁雉腒。妇人之贽,枣栗鍜修。用币,非礼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国体也,而行妇道,恶之,故谨而日之也。

“觌”​,是见面的意思。按照礼制,大夫不得见国君的夫人,而不用“及”字,是认为他实行妇女的做事准则不合正道,所以并列称说他们。男子之间的见面礼包括小羊、大雁、野鸡和干鸟肉,而女子之间则是以枣子、栗子和干肉为礼物。若使用玉帛等礼品,则不符合礼制。“用”字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礼品不应当被使用。大夫作为国家的辅佐之臣,却依照妇人的准则行事,因此受到厌恶,故慎重地记录下了这一事件的日期。

  七、大水。

七、发生水灾。

  八、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

八、冬天,戎国入侵曹国,曹羁出逃到陈国。

  九、赤归于曹。郭公。

九、任赤归附于曹国。是郭国国君。

  赤盖郭公也,何为名也?礼,诸侯无外归之义,外归,非正也。

赤是郭国国君,为什么称呼他的名字?按照礼制:诸侯没有归附他国的道理,归附他国,是不合正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