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卷四·卧房

曹廷栋 Ctrl+D 收藏本站

室在旁曰房。《相宅经》曰:“室中央为《洛书》五黄,“九宫尊位。”不敢当尊,故卧须旁室。老年宜于东偏生气之方,独房独卧。静则神安也,沈 期诗云:“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房以内,除设床之所,能容一几一榻足矣;房以外,令人伺候,亦择老年者,不耽酣睡,闻呼即应“妥。

正房旁边的居所称为房间。​《相宅经》中提到:​“房间的正中央为《洛书》中的五黄之位,属于九宫中的尊位,人在此不可居住,故应选择侧室为宜。” 老年人宜居于东边,那里气机旺盛,独室独眠,环境清幽,则心神安稳。唐代诗人沈佺期曾说:“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 卧室内除了一张床外,放置一张书桌和一张便榻已足够。伺候者应居于外室,最好选用年长者,因为他们不嗜睡,听到呼唤能立刻回应,这样安排才妥当。

  《易》言“君子洗心,以退藏于密。”卧房为退藏之地,不可不密,冬月尤当加意。若窗若门,务使勿通风隙,窗阖处必有缝,纸密糊之。《青田秘记》曰:“卧房窗取偶,门取奇,合阴阳也。故房门宜单扇,极窄,仅容一身出入。更悬毯幕,以隔内处,按《造门经》:门之高低阔狭,随房大小方向,另制尺量之。妄断祸福,此假阴阳而神其说,可勿泥。

周易》有云:“君子应清净内心,隐退于密室。” 卧室“是隐退之所,必须密闭,尤其是在冬季更应加以注意。例如,窗户和门不能有任何透风的缝隙,窗户关闭处往往有缝,应以纸严密封住。​《青田秘记》指出:“卧室窗户的数量应为偶数,门的数量应为奇数,以符合理阴阳之道。” 因此,卧室宜采用单扇门,且门要狭小,仅容一人通行,同时需悬挂毡制的门帘,将内外隔开。按:《造门经》有言:“门的高低与宽窄,应根据房屋的大小和朝向来决定,且须用尺精准测量。” 此属乱说祸福,借阴阳而神秘其说,不必拘泥这种说法。

  卧房暗则能敛神聚气,此亦阴阳家之说。《易》“随”卦之彖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卧房必向晦而后入,本无取乎垲爽,但老年人有时起居卧房,暗则又非白昼所宜。但勿宽大,宁取垲爽者,或窗外加帘,酌明暗而上下之也可。房开北牖,疏棂作窗,夏为宜,冬则否,窗内须另制推板一层以塞之。《诗·豳风》云:“塞向 堇户。”注曰:向北出牖也。北为阴,阴为寒所从生,故寒以御之也。

卧室的昏暗有助于聚敛神气,这也是阴阳家的一种观点。​《周易·随卦》中的《象》辞提到:“君子在傍晚休息。” 卧室通常是在傍晚时分才进入,因此原本不必追求干燥和明亮。然而,老年人时常在卧室中起居,白天过于昏暗则不适宜。因此,卧室不宜过于宽敞,但也应保持高爽明亮。可以在窗外悬挂窗帘,根据需要调节光线的明暗,使其上下变动,以适应不同的时段需求。卧室的昏暗有助于聚敛神气,这也是阴阳家的一种观点。​《周易·随卦》中的《象》辞提到:“君子在傍晚休息。” 卧室通常是在傍晚时分才进入,因此原本不必追求干燥和明亮。然而,老年人时常在卧室中起居,白天过于昏暗则不适宜。所以卧室只要不太宽大,怎么可以不高爽明亮呢?也可以在窗外加窗帘,斟酌明暗而上下变动窗帘就行了。卧室北面设有窗户,窗棂稀疏一些,适合夏天,冬天就不合适了,窗户内须另制一块隔板来挡住。​《诗经·豳风》说:​“塞住北窗用泥涂塞单扇的门。​”郑玄注说:​“向,是朝北的窗户。​”北为阴面,是产生寒气的地方,所以堵塞住以抵御寒气。

  冬以板铺地平,诚善,入夏又嫌隔住地气,未免作热。置矮脚凳数张,凳面大三四尺,量房宽窄,铺满于中,即同地平板。夏月去凳,亦属两便。卧户与书室并宜之。

冬天用木板把地铺平,固然是好的。但入夏后又嫌阻隔地气,未免生热。设置几张矮脚凳,凳面三四尺大,测量卧室的宽窄后,铺满地上,就如同铺平的地板。夏天去掉凳子,冬夏两相方便。卧室与书房都可这样做。

  《蠡海集》曰:“春之气自下而升,故春色先于旷野;秋之气自上而降,故秋色先于高林。”寒气亦自上而降,故子后霜落时,寒必甚。气随霜下也,椽瓦疏漏,必厚作顶板以御之。即长夏日色上逼,亦可隔绝热气。如板薄,仅足承尘而已,徒添鼠窟以扰夜眠。

蠡海集》提到:“春天的气息自下而上升腾,因此春色首先显现在旷野;秋天的气息自上而下降落,所以秋色最早出现在高树。” 同理,寒气也是自上而下,所以在午夜子时,霜降之时必然更加寒冷,因寒气伴随霜一起降落。如果卧室的椽瓦有缝隙漏风,必须安装厚实的顶板来抵御寒气。这样一来,即使在漫长的夏日,阳光猛烈照射屋顶,依然能隔绝热气。若顶板过于单薄,仅能承载灰尘,那么只会增加鼠洞,扰乱夜间的睡眠。

  窗户虽极紧密,难免针隙之漏,微风遂得潜入。北地御寒,纸糊遍室,则风始断绝,兼得尘飞不到,洁净爽目。老年卧房,可仿而为之,每岁初冬,必重糊一度。

窗户虽然特别严密,也难免有针似的小缝隙,微风于是潜入卧室。北方地区御寒,屋内都糊上纸,风才不会进入屋子,而且灰尘也进不了屋子,使居室干净整洁。老年人的卧室,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每年初冬,必须重新用纸将卧室糊一遍。

  长夏日晒酷烈,及晚尚留热气,风即挟热而来。故卧房只宜清晨洞启窗户,以散竟夜之郁闷,日出后俱必密闭。窗外更下重帏遮隔,不透微光,并终日毋令人入。人气即致热也,盖热皆从外至,非内生耳。入寝时,但卷帏,亦勿开窗,枕簟胥含秋意。

在漫长的夏日里,阳光强烈,到了夜晚仍然留有余热,风也会带着热气吹入室内。因此,卧室只宜在清晨时大开门窗,散去一夜积聚的浊气。日出后,必须将门窗紧闭,并在窗外加挂多层帷幕遮挡,避免任何光线透入。整天最好不要让人进来,因为人体也会产生热量。夏天的热气主要来自室外,而非卧室内部生成。晚上睡觉时,只需将帷幕稍稍卷起,不必打开窗户,这样枕头和竹席上便会自然蕴含秋天的凉意。

  楼作卧房,能杜湿气,或谓梯级不便老年。《华陀导引论》曰:“老年筋缩足疲,缓步阶级,以展舒之。”则登楼正可借以展舒。谚又有“寒暑不登楼”之说,天寒所畏者风耳,如风无漏隙,何不宜之有?即盛夏但不令窗外遮蔽深密,便无热气内侵。惟三面板隔者,木能生火也。按《吴兴掌故》:有销暑楼,颜真卿题额。则楼亦可销暑也。又韩 诗云:“寝楼西畔坐书堂。”则楼宜寝,并可称寝楼。然少觉不适,暂迁楼下,讵曰非宜。卧所一斗室足矣,如地平铺板,不嫌高过于常,须去地二尺许,令板下前后气通;入冬仍以板塞,南向微开小隙而已,纵不及楼居,亦足以远湿气。

楼上作卧室可以有效防止湿气。有人认为楼梯对老年人不便,但华佗在《导引论》中提到:“老年人筋骨衰弱,缓缓上下楼梯正好有助于舒展筋骨。”因此,老年人完全可以通过登楼来锻炼筋骨。虽然俗语有“寒暑不登楼”的说法,但冬天主要担心的是风,只要风不能透入楼中,又有什么不适宜的呢?即便是盛夏,只需将窗外遮挡严密,热气也无法侵入。若是三面都以木板封闭,确有不便之处,因为木性易生热。按《吴兴掌故》记载,古时曾有“销暑楼”,匾额由颜真卿题写,可见楼上也适合避暑。韩偓的诗中亦云:“寝楼西畔坐书堂。” 这说明楼也适宜作卧室,并且可称为寝楼。不过如果稍微觉得不舒适,就暂时迁住楼下,怎能说不可以呢?卧室小小的就足够。如果在平地铺板,不要嫌过高,须离地面二尺左右,让板下前后通气。入冬仍用木板堵塞板下空隙,只向南开个小缝隙就行了。即使不如在楼房居住,也足可以远离湿气。

  北方作地炕,铺用大方砖,执起四角,以通火气。室之北壁,外开火门,熏令少热,其暖已彻昼夜。设床作卧所,冬寒亦似春温,火气甚微,无伤于热,南方似亦可效。

北方地区做地炕,用大方砖砌,垫起四角,中间通火气。卧室的北面墙壁外开火门,用火熏炙让地炕稍热,屋里暖气能够保持一整天。在这里设置床作为睡觉的地方,冬天寒冷时也像春天时一样温暖,火气甚小,不会因过热而损伤身体。南方似乎也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