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为老年必需,《蔗庵漫录》曰:“其制前明中叶传自西洋,名'靉靆’”。中微凸,为“老花镜”。玻璃损目,须用晶者。光分远近,看书作字,各有其宜。以凸之高下别之。晶亦不一,晴明时取茶晶、墨晶;阴雨及灯下,取水晶、银晶。若壮年即用以养目,目光至老不减。中凹者为近视镜。
眼镜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物品。《蔗庵漫录》提到,眼镜的制作工艺源于明代中期,来自西方,称为叆叇。镜片中间微微凸起的,是老花镜。玻璃镜片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最好使用水晶材料制作。镜片的光线有远近之分,适合看书和写字的镜片也各有不同,主要通过镜片凸起部分的厚薄来区分。水晶的材料也不一样,晴朗明亮的时候用茶晶、墨晶,阴雨天气和灯光下,用水晶、银晶。如果青壮年使用这种眼镜,可以有效保护眼睛,视力到老也不会减退。中间凹陷的是近视眼镜。
骨节作酸,有按摩之具曰“太平车”。或玉石,或檀木,琢为珠,大径寸而匾,如算盘珠式;可五可六,钻小孔贯以铁条,折条两头合之,连以短柄,使手可执。酸痛处,令人执柄挼捺,珠动如车轮,故曰“太平车”。闻喇嘛治病,有推拏法,此亦其具也。
关节酸痛时,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太平车的按摩工具。这种工具可以用玉石或檀木制作,雕刻成直径约一寸、扁圆形如算盘珠的样式。太平车可以由五颗或六颗珠子组成,中间钻一个小孔,用铁条贯穿,再将两端折回合拢,连接一个短柄,方便手握住。有酸疼的地方,可以让人拿住短柄按揉痛处,珠子像车轮一样滚动,所以叫太平车。听说喇嘛治病,有推拿法,这也是他们用的工具。
捶背以手,轻重不能调。制小囊,絮实之,如莲房,凡二;缀以柄,微弯,似莲房带柄者。令人执而捶之,轻软称意,名“美人拳”。或自己手执,反肘可捶,亦便。
用手捶背,不能控制轻重,可以制作小囊,用棉絮填实,像莲房一样,制作两个,安上柄,柄微微弯曲,整个像带柄的莲房一样,让人拿着捶打酸疼处,轻软适合,名叫美人拳。或者自己拿着,反肘可以捶打,也很方便。
隐背,俗名“搔背爬”,唐李泌取松樛枝作隐背是也。制以象牙或犀角,雕作小兜扇式,边薄如爪,柄长尺余。凡手不能到,持此搔之,最为快意。有以川山甲制者,可搔癣疥,能解毒。
隐背,俗称搔背爬,唐朝李泌取弯曲的松枝做的隐背就是这个。此工具通常用象牙或犀角雕刻而成,形状像小兜扇,边缘薄如指甲,柄长约一尺多。隐背能够轻松触及手无法到达的地方,使用时非常舒适。有用穿山甲做成的,可以搔癣疥,还能解毒。
《西京杂记》:“广川王发魏襄王冢,得玉唾壶。”此唾壶之始也。今家常或瓷或锡,可以多备,随处陈设。至寝时,枕旁尤要,偶尔欲唾,非此不可。有谓“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此养生家之说。《黄氏日抄》曰:“鬼畏唾。”愚谓唾非可畏,盖人之阳气,唾必着力发泄之,阳气所薄,故畏耳,或有此理。养生贵乎不唾,正恐发泄阳气也。
西京杂记》中提到:“广川王挖魏襄王坟墓,得到玉唾壶。”这被认为是最早的唾壶。如今家庭中常见的唾壶多用瓷或锡制作,建议多准备几个,随意摆放。在就寝时,尤其应在枕头旁边放一个,以备偶尔需要吐痰时使用。有些人认为,唾得近的效果不如唾得远,而唾得近又不如不唾,这是养生的观点。《黄氏日抄》提到:“鬼神畏惧唾液。”我认为,唾液并不可怕,而是因为吐出唾液时需要用力发泄阳气,阳气逼迫,所以鬼畏惧了。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吧。养生家主张不唾,正是害怕发泄阳气的缘故。
冬寒频以炉火烘手,必致十指燥裂。须银制暖手,大如鹅卵,质极薄,开小孔,注水令满,螺旋式为盖,使不渗漏;投滚水内,有顷取出暖手,不离袖则暖可永日。又有玉琢如卵,手握得暖气,即温和不断。
冬季寒冷,频繁使用炉火烘烤双手,容易导致手指干裂。可以使用银制的暖手器,尺寸类似鹅卵,质地极薄,并开一个小孔,注入水后用螺旋盖封住,以防渗漏。将其放入热水中,片刻后取出便可用来暖手,不拿出袖子就可以温暖一整天。又有把玉雕琢成鸡卵大小,用手握住,得到暖气,整天都温和不会间断。
暑天室有热气,非风不驱。办风轮如纺车式,高倍之,中有转轴,四面插木板扇五六片。令人举柄摇动,满室风生,顿除热气,特不可以身当之耳。《三才图会》,谓军器中,有用此置地窖内,扇扬石灰者。
暑天室内有热气,不用风不能驱除。做个像纺织车样式的风轮,高度是纺织车的两倍,中间有转动轴,四面插入五六片木板扇,让人举着柄摇动,整个屋子都会有风,顿时能扫除热气,只是不能让身体对着风轮吹。《三才图会》里说,军队中有用风轮放在地窖里扇扬石灰的。
冬用暖锅,杂置食物为最便,世俗恒有之。但中间必分四五格,使诸物各得其味。或锡制碗,以铜架架起,下设小碟,盛烧酒燃火暖之。
冬天用暖锅,杂放食物最方便。民间常有这种暖锅,但中间必须分成四五格,使各种物品都能保持原本的味道。有的用锡制成碗,用铜架架起来,下面放个小碟子,盛些烧酒,用火点燃,给碗加热。
深夜偶索汤饮,猝不能办,预备暖壶制以锡,外作布囊,厚装絮以囊之,纳诸木桶中,暖可竟夜。《博古图》有“温酥壶”,如胆瓶式,入滚水内化酥者。古用铜,今或用锡,借为暖汤之备,亦顷刻可俟。按《颐生录》曰:“凡器铜作盖者,气蒸为滴,食之发疮。”则用铜不如用锡,用锡更不如用瓷。
深夜偶尔想喝热水,一时间不能办到,可以预先准备一个暖壶。它的制作材料为锡,外面包裹着布囊,布囊内填满厚厚的棉絮,然后将暖壶放入木桶中,这样能够保持整夜的温热。《博古图》中记载了一种温酥壶,其外形像胆瓶,倒入滚水可以融化酥油。古代是用铜制作的,如今有些是用锡制成的。只要借来保存温汤,便能迅速享用。按:《颐生录》说:“凡是器皿用铜做盖子的,水气蒸腾为水滴,喝了以后会发疮。”那么用铜不如用锡,用锡更不如用瓷了。
棕拂子。以棕榈树叶,擘作细丝,下连叶柄,即可手执。夏月把玩,以逐蚊蚋,兼有清香,转觉雅于麈尾。少陵有诗云:“不堪代白羽,有足驱苍蝇。”山野销夏之具,亦不可少此。
棕拂子,用棕榈树的叶子撕成细丝,下面连接叶柄,方便用手拿着。夏天把玩,用来驱逐蚊子,兼有清香味,反而觉得比麈尾更好。杜甫有诗说:“不堪代白羽,有足驱苍蝇。”在山野里避暑消夏,也少不了这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