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卷一·专学

刘子 Ctrl+D 收藏本站

学者出于心。心为身之主,耳目候于心。若心不在学,则听诵不闻,视简不见。如欲炼业,必先正心,而后理义入焉。

学习源自内心,心灵是身体的主宰,耳朵和眼睛都依赖于心的指挥。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那么处理案件时会听而不闻,阅读文书时也会视而不见。要想取得成就,首先必须调整心态,只有心思端正,才能使名理经义与思想相契合。

  夫两叶掩目,则冥默无睹;双珠填耳,必寂寞无闻。叶作目蔽,珠为耳鲠,二关外拥,视听内隔,固其宜也。而离娄察秋毫之末,不闻雷霆之声,季子听清角之韵,不见嵩岱之形。视不关耳,而耳不见;听不关目,而目不闻者,何也?心溺秋毫,意入清角故也。

用两片树叶遮住双眼,便会感到黑暗,看不清楚事物;用两颗珠子堵住双耳,便会感到寂静,听不到声音。树叶遮挡视线,珠子阻塞听觉,当耳目被外物阻隔时,视觉和听觉自然无法与内心相合。离娄能够看清鸟兽细毛的末端,却听不到雷声;季札能分辨清角的韵律,却看不见嵩山、泰山的轮廓。离娄看东西与耳朵无关,却还是没有听到雷声;季札听声音与眼睛无关,却还是没有看见山形,为什么呢?是他们的心思专注于察秋毫、闻清角的缘故。

  是以心驻于目,必忘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必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因此,如果心思专注于眼睛所见的事物,就会忽略耳朵听到的声音,结果是听而不闻;同样,如果心思集中于耳朵所听的声音,就会忽略眼睛看到的事物,结果是视而不见。如果用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形,试图同时完成这两件事,即使心中有明确的规矩和尺度,双手也能熟练运用工具,却还是不能做到,这是由于心思不能同时集中于两件事,从而双手不能同时做好两件事。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问以弈道,则不知也。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隶首,天下之善算也,当算之际,有鸣鸿过者,弯弧拟之,将发未发之间,问以三五,刚水知也。非三五难算,意有暴昧,鸿乱之也。弈秋之弈,隶首之算,穷微尽数,非有差也,然而心在笙鸿而弈败算挠者,是心不专一,游情外务也。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察,专于听也;聋无耳而目不可以闻,专于视也。以瞽聋之微,而听察聪视明审者,用心一也。

弈秋是全国棋艺高超的人。当他专注思考时,如果有吹笙的人经过,弈秋会专心聆听笙声。即使他还未听到笙声,在这个过程中若被询问下棋的方法,他也无法回答。这并不是因为下棋的方法对他而言过于复杂,而是因为笙声的干扰使他的意识暂时模糊。同样,隶首是天下擅长算术的人。当他在计算时,如果有大雁飞过,他弯弓瞄准,箭即将射出但还未发射,此时若被问及三个五是多少,他也会答不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三个五的计算对他难度大,而是因为大雁的鸣叫干扰了他的思维。弈秋的棋艺和隶首的算术功夫都极为高深,理应能够精通弈道和算术的奥妙。然而他们心思集中于笙和大雁时,则不知如何下棋和如何计算,是用心不专、心思游于外物的缘故。盲人虽然失去了视力,却无法用耳朵看东西,只能专注于听;聋人虽然失去了听力,却无法用眼睛听声音,只能专注于看。盲人的视力、聋人的听力如此衰弱,却能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夫蝉难取,而粘之知掇;卷耳易采,而不盈倾筐。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虽出于口,则越散矣。

鸣蝉难以捕捉,但有人却能轻易地捕获;卷耳虽易于采摘,却常常无法装满浅筐。这正是专注与不专注的差异。因此,治学的人必须勤奋而专心,将心思全心投入。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只是勉强地诵读,即使耳朵听到了,也不会真正领悟。就像聋人唱歌,仅仅是模仿别人的声音,却无法使自己感到快乐,即使口中发出声音,也会随即消失而不成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