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一、文公二年,春天,周王的二月,甲子(初七)日,晋襄公和秦军在彭衙作战。秦军打了败仗。
二、丁丑,作僖公主。
二、丁丑(二月二十)日,制作鲁僖公的牌位。
作,为也,为僖公主也。立主,丧主于虞,吉主于练。作僖公主,讥其后也。作主、坏庙,有时日于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作”是指制作的意思。制作僖公的牌位,设立牌位时,在虞祭时由丧主使用,在练祭时则由吉主使用。经文中提到“作僖公主”,是对立得过晚的讽刺。立牌位和毁祖庙都需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而在练祭时则进行毁祖庙。毁祖庙的办法,可以更换屋檐,也可以改换粉饰。
三、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三、三月,乙巳(十九)日,和晋国的处父盟会。
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何以知其与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晋?所耻也。出不书,反不致也。
不称“公”,是因为与处父地位对等,以避鲁文公的忌讳。为何知道处父与鲁文公有盟会呢?因为经文中记载了日期。为什么不提鲁文公前往晋国呢?因为对此感到羞耻。出国的事情不予记录,回国时也不记录告祭祖庙的情况。
四、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四、夏天,六月,鲁公孙姬敖和宋成公、陈共公、郑穆公、晋国的士谷会面,在垂敛缔结盟约。
内大夫可以会外诸侯。
鲁国的大夫可以和外国的诸侯会面。
五、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五、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没有下雨,到了现在是今年秋天七月了。
历时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不忧雨者,无志乎民也。
过了几个季节才说没有下过雨,表明文公不担忧不下雨。不担忧雨水,就表明不关心百姓。
六、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六、八月,丁卯(十三)日,在太庙举行大祭,提升了鲁僖公的牌位。
大事者何?大是事也,着祫、尝。祫祭者,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跻,升也。先亲而后祖也,逆祀也。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无祖则无天也。故曰文无天。无天者,是无天而行也。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此春秋之义也。
什么是大事?是指认为这件事情重要,完成了祫祭和尝祭。祫祭时,已毁掉庙寝的牌位,迁移至太庙;未毁掉庙寝的牌位则提升位置,一同在太庙祭祀。“跻”是指提升,将父亲辈的牌位放在前面,祖父辈的放在后面,造成了颠倒的顺序进行祭祀。颠倒祭祀的顺序,就是不讲究昭穆的次序。若无昭穆顺序,自然也就没有祖宗了;没有祖宗,便没有天道。因此可以说:“鲁文公没有天道。”没有天道,就是无视天道而行事。君子不会因为热爱亲人而妨碍对尊长的敬重,这就是《春秋》的重大道义。
七、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七、冬天,晋国人、宋国人、陈国人、郑国人讨伐秦国。
八、公子遂如齐纳币。
八、鲁公子姬遂到齐国下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