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卷九·利害

刘子 Ctrl+D 收藏本站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憎失,物之恒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缘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莫识由失以至得。有知利之为害,害之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则可与谈利害而语得失矣。

利益和损害是得到与失去的根本;所得和所失是成功与失败的根源。因此,趋向于利益而回避损害,喜欢得到而厌恶失去,是人之常情。人们往往知道要追求利益并避免损害,却未必意识到从损害中也可以看到利益;也都喜欢获得而厌恶失去,却不了解在失去中也可能有所得。如果有人能够理解利益与损害是相互交织的,损害中也潜藏着利益,得到也可能带来失去,失去中也可能有所获得,那么他就能够深入讨论利害与得失的真谛了。

  夫内热者之饮毒药,非不害也;疽痤用砭石,非不痛也;然而为之者,以小痛来而大痛灭,则细害至巨害除也。饥而倍食,渴而大饮,热而投水,寒而入火,虽暂怡性,必为后患。菖蒲去蚤虱,而来蛐蜒;矾石止齿龋之痛,而朽牙根,躁痛虽弭,必至生害,此取小利而忘大利,唯去轻害而负重害也。

有内热的人服药,并非对身体没有伤害;长毒疮的人用砭石治疗,并非完全无痛。然而,仍然需要这样做,因为忍受轻微的疼痛可以治愈严重的疾病,而治疗带来的轻微损害可以预防病痛引发的更严重伤害。饥饿时吃得过多、口渴时喝得过量、炎热时跳水降温、寒冷时钻进火中,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必然会带来长期的健康问题。菖蒲可以驱除跳蚤和虱子,却也可能招来蚰蜒;矾石可以缓解蛀牙疼痛,却也可能腐蚀牙根,虽然暂时止痛,但日后可能引发更大的损害。这是为了眼前的舒适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虽然去除了轻微的伤害,却可能招致更深重的祸患。

  瘕疾填胸,而不敢铍,虿黾螫跗,而不敢斫,非好疾而爱毒,以破斫之患甚于疾螫也。鸩酒盈卮,渴者弗引,非不渴也,饮之立死。销金在炉,盗者弗掬,非不欲也,掬而灼烂。虓虎在前,地有隋珠,虽贪如盗跖,则手不暇拾,悬彀向心,路有西施,虽淫如景阳,则目不暇视。非不爱宝而悦色,然而不顾者,利缓而害急也。

如果胸口长了硬块,必定不会贸然刺破;脚背被蝎子蜇伤,也绝不敢用刀去砍。这并非因为人们乐意忍受疾病或毒素,而是因为刺破和砍伤造成的损害,比结块和蝎子的毒更加严重。即使杯中盛满毒酒,口渴的人也不会去喝,并非他不渴,而是因为一旦喝下,便会立刻丧命。金子正在熔炉中熔化,小偷也不会用手去捧,不是因为他不想要金子,而是因为这样做会烫伤双手。咆哮的猛虎在眼前,地上有隋侯宝珠,即使像盗跖那样贪婪的人,也不会去拾取;如果胸前对准的是张开的弓,而路旁有美丽的西施,即使像景阳那样好色的人,也顾不上去看。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珍宝和美色,然而无暇顾及,是因为利益尚且遥远而灾祸却迫在眉睫。

  昔齐有货美锦于市,盗于众中而窃之。吏执而问曰:“汝何盗锦于众中?”对曰:“吾但见锦,不见有人,故取之耳。”若斯人者,眩于利,而忘于害。黄口以贪饵而忘害,故擒于罗者;异鹊以见利而忘身,且怵于庄周。

从前,齐国有个人在集市上卖华丽的丝织品,结果被人群中的一个小偷偷走了。官吏抓住小偷后问他:“你为什么敢在人多的时候偷别人的丝织品?”小偷回答说:“我只看到了丝织品,没注意到有人,所以就拿走了。”像这种人,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忘记了潜在的祸患。小鸟因为贪恋诱饵而忽视了被捕的危险,最终落入张网者之手;奇异的鹊因为只顾眼前的食物,而忘记了自己已经被弹弓瞄准,正因此引发了庄子的警戒。

  是以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以是观之:利害之道,去就之理,亦以明矣。

因而有智慧的人看到好处会想到可能发生的灾难,愚蠢的人看到好处就忽略了可能发生的祸患。想到了灾难,灾难不一定到来,忘记了祸患,祸患反而容易发生。这样看来,利害的关系,取舍的道理,也就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