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卷三·爱民

刘子 Ctrl+D 收藏本站

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治阴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刚俗弊。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政之于人,由琴瑟也,大弦急,则小弦绝,大弦阏矣。

上天孕育了众生,并为他们设立君王。君王,便是民众的上天。上天生养万物,以阴阳为根本;君王教化百姓,把政教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寒暑失调会引发疫病,风雨无常则导致饥荒。刑罚对百姓而言如同寒暑,教令对百姓而言如同风雨。刑罚不合时令,民众就会遭受损害;教令没有标准,风俗便会败坏。因此,水质浑浊就不会有摆尾之鱼,土地贫瘠就不会有茂盛之木,政教繁杂就不会有安居乐业的民众。政教对于百姓来说,就如同琴瑟,粗弦紧了细弦就会绷断,细弦绷断粗弦就会损毁。

  夫足寒伤心,民劳伤国;足温而心平,人佚而国宁。是故善为理者,必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轻约赋敛,不匮人财,不夺农时,以足民用;则家给国富,而太平可致也。人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也。未有父母富而子贫,父母贫而子富也。故人饶足者,非独人之足,亦国之足也;渴乏者,非独人之渴乏,亦国之渴乏也。故有若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之谓也。

脚部受寒会影响心脏的健康,民众的劳苦会损害国家的安定。脚暖则心神安舒,民众安逸则国家安稳。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会以仁厚慈爱为根本,而不会以苛刻残酷为先。宽减刑罚,以保全民众的性命;裁减徭役,以蓄养民众的体力;减轻赋税,以免民众资财匮乏;不误农时,以确保民众物资充足,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国家富饶,安宁和平自然而然到来。民众之于君王,如同子女之于父母。没有父母富裕而子女贫苦,或父母贫苦而子女富裕的情况。因此,民众的富足,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富足,也是国家的富足;百姓的贫困,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困窘,也是国家的贫穷。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如果百姓的用度充足,国君怎么会不充足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充足,国君又怎么会充足呢?”这正是这个道理。

  先王之治,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其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措;鹰隼未击,不张罻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无识,鸟兽有识而无知,犹施仁爱以及之,奚况生人而不爱之乎?

先王治理国家时,上顺应天时,下供养万物,使草木昆虫各得其所。在獭祭鱼的时节未到时,不撒网捕鱼;在豺祭兽的时节未到时,不进行狩猎;在鹰隼尚未凶猛搏击时,不张网捕鸟;在霜露尚未打湿植物时,不砍伐草木。草木虽有生命却无知觉,禽兽虽有知觉却无理智,但先王施行仁厚慈爱的德行尚且要惠及它们,何况对于民众,又怎能不施以仁爱呢?

  故君者,其仁如春,其泽如雨,德润万物,则人为之死矣。昔太王居邠,而人随之,仁爱有余也;夙沙之君,而人背之,仁爱不足也。仁爱附人,坚于金石,金石可销,而人不可离。故君者,壤也;人者,卉木也。未闻壤肥而卉木不茂,君仁而万人不盛矣。

因此,作为君王,应当像春天一样施行仁爱,如雨水般普泽万物,这样民众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命。从前,周太王离开邠地,众人追随而去,是因为他仁爱有加;夙沙国君遭到背叛,是因为他的仁爱不足。以仁爱使人归附,比金石还要坚固,即使金石熔化,人也不会背叛。因此,君王如同土地,民众如同草木。我们从未听说过土壤肥沃而草木不茂盛,君王仁爱而子民不兴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