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臻开鉴湖,而由汉及唐,得名最早。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夺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鉴湖之淡远,自不及西湖之冶艳矣。至于湘湖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故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余弟毅孺常比西湖为美人,湘湖为隐士,鉴湖为神仙。余不谓然。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娫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
自从东汉时期马臻开凿鉴湖以来,由汉到唐,得名最早。到了北宋时期,西湖声名鹊起,远远超过了鉴湖,赢得了天下美名。从此,世人纷纷前往西湖观赏,鉴湖的恬淡广远之美自然比不上西湖的妩媚艳丽。至于湘湖,由于地处偏僻,景致萧条,游赏的车船很少到这里,因而那些名人雅士没有提及的。我的族弟张毅孺时常把西湖比作美人,把湘湖比作隐士,把鉴湖比作神仙。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湘湖就像一位腼腆羞涩的处子,仿佛尚未出嫁的姑娘;而鉴湖则如名门闺秀,只可钦慕,不可轻薄;至于西湖,宛若风尘名妓,歌喉婉转,容色姝丽,却倚门卖笑,人人都可以轻薄她。人人都能够轻薄她,所以人人都可爱慕她;人人都去爱慕她,所以人人都能轻贱她。
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故余尝谓:
春夏两季热闹非凡,秋冬时分则冷清落魄;花朝时节喧闹至极,月夜之际则如星而散;在清澈明朗时节则如浮萍般短暂汇聚,雨雪纷飞之时则冷清寂寥。
“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即湖上四贤,余亦谓:“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其余如贾似道之豪奢,孙东瀛之华赡,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者在也。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所以我常说:“最好的读书之法,莫过于董遇的‘三馀’之论,而最好的游湖之法,也不过像董遇利用空闲时间一样。董遇曾说:‘冬天,是一年中的闲暇时光;晚上,是一天中的闲暇时光;雨天,是一月中的闲暇时光。’那雪岭寒梅,哪里会逊色于烟堤岸柳;那月夜皎洁空灵,哪里会比不上朝花娇媚;那雨色迷蒙,哪里比不上晴空中的光彩潋滟。用心领略湖光山色,才是真正理解西湖的人。”即便是被称作“湖上四贤”的前辈们,我也认为:“白居易的豁达开朗,固然不及林和靖的沉静深邃;邺侯李泌的仙道荒诞,自然是不如苏东坡的睿智机敏了。”至于其他人,诸如贾似道的豪奢放荡,孙东瀛的富丽华美,虽然他们居住在西湖数十年,花费钱财数十万,然而他们对西湖的性情、西湖的独特风味,实在是连做梦都没能领略到。世间那些穷书生,又怎么能轻易言说游西湖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李奎《西湖》诗:
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
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赵子昂《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袁宏道《西湖总评》诗: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码。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月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诗: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又《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柳耆卿《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金主阅此词,慕西湖胜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思。)
于国宝《风入松》词: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