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桓公·八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一、桓公八年,春天,正月,己卯(十四)日,举行烝祭。

  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

烝祭是冬天的祭祀,但这次却在春天进行。这种记载表明祭祀并未按照规定的时令进行。

  二、天王使家父来聘。

二、周天子派家父作为使者来鲁国访问。

  三、夏,五月,丁丑,烝。

三、夏天,五月,丁丑(十三)日,举行烝祭。

  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黩祀也,志不敬也。

烝祭,是冬天的祭祀。在春天和夏天举行了,是对祭祀的亵渎,这是记载不敬重祭祀的行为。

  四、秋,伐邾。

四、秋天,鲁国攻打邾国。

  五、冬,十月,雨雪。

五、冬天,十月,下雪了。

  六、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六、祭公来到鲁国,然后一起到纪国迎接王后。

  其不言使焉何也?不正,其以宗庙之大事,即谋于我,故弗与使也。遂,继事之辞也。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无外,王命之则成矣。

经文没有使用“使”字(指鲁国去迎接王后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经文认为将国家大事拿来与鲁国商量是不合适的,因此未使用“使”字。“遂”字表示后一件事接续前一件事的意思。经文用“遂逆王后”而故意省略了“使”字。有人认为:“对天子而言,天下没有内外之分,天子命令的事必然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