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坐久微倦,不可便榻即眠,必就卧室安枕移时,或醒或寐,任其自然,欲起即起,不须留恋。《左传》医和之言曰:“晦淫惑疾。”注:寝过节则惑乱。既起,以热水洗面,则眼光倍爽;加薄绵衣暖其背,则肢体俱觉轻健。乐天诗,所谓“一觉闲眠百病消”也。三伏时或眠便榻,另设帐,窗户俱必密闭。冬月昼卧,当以薄被覆其下体,此时微阳潜长,必温暖以养之。血气本喜温而恶寒,何况冬月。如不以被覆,及起,定觉神色偃蹇,遍体加冷,阳微弗胜阴凝也。
午后久坐后若感到微微疲倦,不宜在便榻上小憩,应该去卧室舒适地睡一觉。可以随意地在床上醒来或入睡,想起身就起,不必恋恋不舍。《左传》中提到:“晏寝过度,心神惑乱。”杜预的注释说:“若睡觉时间过长,心神便会迷惑混乱。”起床后,用热水洗脸,眼睛会更加明亮,穿上轻薄的绵衣可以温暖后背,四肢和身体也会感到轻松活泼,正如白居易所言:“一觉闲眠百病消。”在三伏天,如果选择在便榻上睡觉,应该另外设置床帐,确保窗户密封。冬天白天睡觉,应该用薄被子覆盖下身。这个时令的特点是微弱的阳气慢慢生发壮大,必须用温暖来长养微弱的阳气。血气本来就喜温恶寒,更何况在冬天?如果不用被子覆盖,到了起床的时候,一定会感觉神色困倦,全身发冷,这是阳气微弱,不能战胜阴寒的原因。
长夏昼卧,醒后即进热饮,以助阳气,如得微汗亦妙。夏为阳极之候,昼宜动,而卧则反静,宣达之所以顺时。
长夏白天睡觉,醒后马上喝热的饮料,有助于长阳气,如果能微微出汗就更好。夏天是阳气极盛的时候,白天宜动,睡觉反而要安静了,宣散阳气要顺应时节。
欧阳公曰:“介甫尝云:'夏月昼卧,方枕为佳。’”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老年虽不宜受冷,首为阳,不可令热。况长夏昼卧,枕虽末节,亦取所宜。
欧阳修提到:“王安石曾说,夏天白天睡觉时,使用方形枕头最为理想。睡久了,热气蒸腾,枕头变热时可以翻到凉的一面。”虽然老年人不宜受凉,但头部属于阳性,不能过于温热,尤其是在长夏白天睡觉的时候。虽然枕头的选择看似琐碎,但也应选择合适的。
天禄识余》云:“李黄门以午睡为摊饭。”放翁诗:“摊饭横眠梦蝶床。”此惟年壮胃强方可,老年胃气既弱,运动尚虑停滞,必待食久既化,胸膈宽然,未倦犹弗卧;少倦及就枕,过此恐又不成寐矣。
天禄识余》提到:“李黄门将午睡称为摊饭。”陆游的诗中写道:“摊饭横眠梦蝶床。”这种状态只有在年轻力壮、胃口强健时才可以实现。老年人的胃气已经衰弱,运动时也容易感到胃气滞塞,因此必须在饭后等较长时间,待食物消化后,胸膈觉得宽松,没有感觉疲倦就不要睡,稍微困倦就马上睡觉,过了这个时候,恐怕又睡不着了。
坐而假寐,醒时弥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更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缄其口、闭其目、收摄其心神,休息片时,足当昼眠,亦堪遣日。乐天诗云:“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此真老年闲寂之况。
坐着稍稍打盹,醒来后更加觉得神清气爽,与枕着枕头躺在床上睡觉相比,对身体更有帮助。但有的人坐着睡不着,只要让他闭上嘴巴不说话,闭上眼睛,收敛摄持住心神,休息一会儿,完全可以抵得上昼眠,也可以消遣时间。白居易诗说:“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这真是老年人空闲寂寞的写照。
当昼即寝,既寝而起,入夜复寝,一昼夜间,寝兴分而二之。盖老年气弱,运动久则气道涩,故寝以节之。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东坡诗云:“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若少壮阳气方盛,昼寝反令目错头重,阳亢也。
白天睡觉后起床,晚上再入睡,这样在一昼夜之间,分为两次睡眠。这是因为老年人气虚,长时间运动会导致气道滞涩,因此需要通过睡觉来进行调节。每到午时,阳气逐渐减弱,稍微休息一下有助于养阳;而在子时,阳气开始生长,熟睡则能养阴。苏东坡在诗中写道:“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而对于年轻人而言,阳气正盛,白天睡觉反而会导致眼睛昏花、头脑困顿,这正是阳气亢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