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卷四·杨神庙台阁

张岱 Ctrl+D 收藏本站

枫桥杨神庙,九月迎台阁。十年前迎台图,台阁而已;自骆氏兄弟主之,一以思致文理为之。扮马上故事二三十骑,扮传奇一本,年年换,三日亦三换之。其人与传奇中人必酷肖方用,全在未扮时一指点为某似某,非人人绝倒者不之用。迎后,如扮胡梿者,直呼为胡梿,遂无不胡梿之,而此人反失其姓。人定,然后议扮法。必裂缯为之。果其人其袍铠须某色、某缎、某花样,虽匹锦数十金不惜也。一冠一履,主人全副精神在焉。诸友中有能生造刻画者,一月前礼聘至,匠意为之,唯其使。装束备,先期扮演,非百口叫绝又不用。故一人一骑,其中思致文理,如玩古董名画,勾一勒不得放过焉。土人有小小灾祲,辄以小白旗一面到庙禳之,所积盈库。

枫桥杨神庙每年九月都会举行迎台阁。十年前的迎台阁仅仅是台阁戏的表演。自从骆氏兄弟主事以来,就开始用情致文理来做这件事。表演马背故事的骑兵有二三十人,他们演绎一本传奇剧目,每年都会更换新剧目,并在三天内三次变换剧目。演员必须与剧中的人物相貌相似,都还在没扮演的时候,一旦指认某人像某人,除非所有人都折服,否则不会用他。迎台阁戏结束后,若有人扮演胡梿,观众便会直接称他为胡梿,表演结束后这个称呼也不会改变,以至于这个人原本的姓氏没人记得了。选定演员后,商议装扮的方法,一定不惜重金打造。如果人物的袍子和铠甲需要特定的颜色、绸缎或花样,即使一匹锦缎需要花费数十金也在所不惜。一顶帽子、一双鞋子,都是人物全部精神风貌的体现。朋友中有一位化妆技艺如再造一般高超,需要提前一个月聘请。他独具匠心,所有的装扮安排都由他全权负责。装束准备齐全后,他会提前进行一次扮演,如果没有达到众人称奇的效果,这个装扮就不会被采用。因此一人一骑,这中间包含的情致文理,就像把玩古董名画一样,一勾一勒,都不能放过。当地人如果遇到小灾小祸,就会拿一面小白旗到庙里祈祷消灾,因此庙里堆积了很多白旗。

  是日以一竿穿旗三四,一人持竿三四走神前,长可七八里,如几百万白蝴蝶回翔盘礴在山坳树隙。四方来观者数十万人。市枫桥下,亦摊亦篷。台阁上马上,有金珠宝石堕地,拾者,如有物凭焉不能去,必送还神前;其在树丛田坎间者,问神,辄示其处,不或爽。

迎台阁这一天,人们用竿子穿起三四面白旗,每个人手持三四个竿子走在神灵前,队伍可长达七八里。远远望去,这些白旗如同几百万只白色蝴蝶在山坳树隙间盘旋飞舞。来自四面八方观看的人多达几十万。人们在枫桥下设市贸易,有的摆摊,有的支帐篷。台阁上或马上若有金珠宝石掉落在地上,捡到的人就像有物附在身上一样不能离开,必定要把它送还到神像前。如果有东西遗落在树丛、田坎间,向神灵请示,则告知其位置,此法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