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

一、庄公二十八年,春天,周王的三月,甲寅日,齐国人讨伐卫国,卫国人和齐国人战斗,卫国人战败了。

  于战与伐,安战也?战卫。战则是师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也?今授之诸侯,而后有侵伐之事,故微之也。其人卫何也?以其人齐,不可不人卫也。卫小齐大,其以卫及之何也?以其微之,可以言及也。其称人以败何也?不以师败于人也。

在讨伐过程中与卫国交战,战斗地点是在卫国的都城。既然发生了战斗,这自然是军队的对抗。经文中却使用了“人”字,为什么呢?这是为了表示对齐国的轻视。为什么要轻视齐国呢?因为齐国刚刚被授予领导诸侯的权力,而之后却发生了侵略攻打他国的行为,因此轻视它。经文称卫也用“人”​,为什么呢?因为经文用“人”称了齐,不能不用“人”称卫了。卫国是小国齐国是大国,经文把卫放在“及”之前,为什么呢?因为经文轻视齐国,所以可以说卫及齐。经文说“卫人”打败了,为什么呢?不能说“师”被别人打败了。

  二、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

二、夏天,四月,丁未(二十三)日,邾国国君曹琐去世。

  三、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三、秋天,楚国攻打郑国。鲁庄公会同齐国人、宋国人救援郑国。

  荆者,楚也。其曰荆,州举之也。善救郑也。

荆,是楚国。经文说“荆”​,是用州名称呼它。

  四、冬,筑微。

四、冬天,修筑微邑。

  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山野、森林、草地和湖泊的资源,原本是供百姓共享的。设立虞官来加以管控,便违背了正道。

  五、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

五、麦子和稻子都没有收成。臧孙辰到齐国请求购买粮食。

  大者,有顾之辞也。于无禾及无麦也。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一年不升,告籴诸侯。告,请也。籴,籴也,不正。故举臧孙辰以为私行也。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诸侯无粟,诸侯相归粟,正也。臧孙辰告籴于齐,告然后与之,言内之无外交也。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非之。不言如,为内讳也。

国家如果没有三年的粮食积蓄,便无法称之为真正的国家。如果一年没有收成,就需要向诸侯请求购买粮食,其中“告”是请求的意思,而“籴”则是购买粮食。这样做不符合正道,因此只提及了臧孙辰,将其视为个人行为。若国家没有九年的粮食积蓄,则可说其储备不足;若没有六年的储备,则说明情况紧急;若没有三年的粮食积蓄就可以说国家算不上国家了。当诸侯缺乏粮食时,其他诸侯应给予援助,这符合正道。臧孙辰到齐国请求购买粮食,而请求后才给予他粮食,这反映了鲁国在外交方面的不足。古时候抽收成的十分之一为税,用丰年弥补荒年,不向外国求助而全国粮食都足够。即使连续荒年,百姓也不会困乏。如果一年没有收成百姓就陷入饥饿,君子会对此进行批评。不说“如”​,是为庄公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