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卷二·思顺

刘子 Ctrl+D 收藏本站

七纬理度,以光天象;五性理理,以成人行。行象为美,美于理也;夫人为失,失在于逆。

日月星辰依循规律,展现出天空的变幻;人的五性则遵循道义,形成了道德品行。天象与品行的美好,美在理应。为人存在过失,失在违逆。

  故七纬逆则天象变,五性逆则人道败。变而不生灾,败而不伤行者,未之有也。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理也。蹇利西南,就土理也;不利东北,登山逆也。是以去湿就燥,火之势也;违高从下,水之性也。今导泉向涧,则为易下之流;激波陆山,必成难升之势。水之无情,犹知违逆趣理,矧人心乎?

当日月星辰违背规律时,天象必然会出现异常;当人的五性违背道义时,品行也会败坏。天象异常必定会导致灾难,品行败坏必然会损害行为,这类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山与海争夺水流,水最终必然流向大海,这并非因为海的吸引,而是因为理应地势。同样,《蹇卦》预测行事利于向西南,因平地理畅;而向东北则不利,因登山阻碍。远离潮湿接近干燥是火的特点,避开高处流向低处是水的特性。如果把泉水引向山涧,则形成容易向下的水流;使水流冲上山峰,必然出现难以上升的局面。水本无感情,尚且知道理势而行,何况是人心呢?

  故忠、孝、仁、义,德之理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理者福之门,逆昔祸之府。由是观之:逆性之难,理性之易,断可识矣。

忠孝仁义理应道德,狂悖傲慢则违背品行。理应是祥和福气之源,违逆是灾祸的汇聚之地。因此,逆势而行的艰难与理势而行的易见一目了然。

  今使孟说引牛之尾,尾断膑裂,不行十步。若环桑之条,以贯其鼻,縻以寻绹,被发童子,骑而策之,风于广泽,恣情所趣。何者?十步之行,非远于广泽,被发之童,非勇于孟说,然而近不及远,强不如弱者,逆之与理也。

即使让孟说牵着牛的尾巴赶牛,即使牛尾折断、膝盖骨开裂,也难以让牛走出十步的距离。但是,如果用桑树的枝条穿过牛的鼻孔,并用八尺长的绳索将其系住,再让散发的孩童骑上驱赶,牛就能够被放逐到广阔的草泽中,向任何方向纵情奔跑。这是为什么呢?十步的距离并不比广阔的草泽遥远,散发的孩童也并不比孟说更有力量。然而,牛之所以无法近走而能远奔,强壮的力士也不如弱小的孩童,是前者违背规律而后者理应情势的缘故。

  司马蒯聩,天下之攻剑者也。令提剑锋而掉剑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而况金甲乎?若提其觚而掉其锋,虽则凡夫,可以陆斩犀象,水截蛟龙矣。理理而行,若执剑觚,逆情而动,如执剑锋,欲无伤乎,岂可得乎?

司马蒯聩被誉为天下最擅长击剑的人。如果他手握剑锋使剑柄下落,必然会割伤自己的手指,这种情况下连腐烂的木头都难以刺透,更不用说坚硬的铠甲了。如果他手握剑柄而使剑锋下落,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斩杀陆地上的犀象或水中的蛟龙。这是因为理应规律行事就像手握剑柄,而违背情势做事则如同手握剑锋,结果自然难免受伤。

  后稷善播植,不能使禾稼冬生,逆天时也。禹善治水,凿穴川,不能回水西流,逆地势也。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故循理处情,虽愚蠢可以立名;反道为奇,虽贤哲犹有祸害。君子如能忠孝仁义,履信思理,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后稷即便擅长种植,也无法使庄稼在冬天生长,因为这违背了四时运转的法则;大禹即便精于治水,开山掘河,也不能使水向西逆流,因为这违背了地势的规律。人即使才艺出众,也不能违背规律行事,否则就违背了做人的道德标准。因此,理应规律、依循情势,即使愚笨无知也能赢得声誉;而违反规律,即使聪明才智也可能招致祸害。君子如果能够忠孝仁义,践行诚信追求和理,便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只有吉祥而没有灾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