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注释: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赏析:此句声调高昂,气势雄浑,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暗示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赏析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