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译文
雨后天晴,我闲步在涧边,踩着细沙;踱入荒凉的树林,只听见乌鸦乱叫,一片喧哗。
寒食清明,一切都使游子触目心惊;和暖的春闻,艳丽的春日,还有那醉放的梨花。
书生老去,栖居在王官谷内;壮士偷生,托庇在漂母篱下。
我用不着去荡秋千踢鞠球,只把这诗句酬谢逝去的年华。
注释
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日:“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参考资料:
蔡义江.《宋诗精华录译注/中华古籍译注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明》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雨后初晴为背景,诗人闲步于涧边沙滩,进入荒林时听到乌鸦的叫声;颔联转换视角,写到寒食清明时节,春风和煦,梨花盛开,醉人眼目,触动了客子的思绪;颈联用典,暗喻诗人自身的境遇;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不需要以世俗的娱乐方式来消磨时光,而是选择诗歌创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闲步于自然之中的画面,并借此抒发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申明自己的生活方式。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斋,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