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出自唐代陈陶的《陇西行四首

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注释:匈奴:古代一支游牧民族,先秦时即已兴起,有山戎、鬼方、猃狁、混夷、胡等名。貂锦:貂,一种动物,皮毛很珍贵,后世有以“貂锦”为军人服装之代称,但不常用。丧胡尘:死于胡地。

赏析:诗人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誓扫”、“不顾”等词悲壮激昂,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陇西行四首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简析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