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藏书很多。
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
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已经开败的落花。
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注释
严少尹:即严武。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
葵:草木植物,有莵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
黄发:年老之征。
该诗首句引用典故。西汉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回乡,在所住的院中开了三条小路,只与当时志趣相投的好友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在写《归去来兮辞》,化用此事而写出“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诗人在这里一语双关,既用“三径”写出了诗人隐居的事实,也同时向来访者表示:你们都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松、菊在古代都是志向高洁的象征,用在这里非常贴切。一个“荒”字,既说明松、菊的茂盛,也说明来客稀少,更说明诗人独处的生活——“图书共五车”,有很多书可读,并不寂寞。
颔联“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两句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诗人自己,因有朋友前来非常高兴,忙着煮菜做饭招待贵宾;另一个是来访的贵宾们,在院里随意走动,欣赏院里的景色。“看竹”的竹,只是一种代称,代指院里各种植物,但因竹与松、菊一样,是君子志向的象征,所以特意点出来。该诗前二联,符合“见过”所要表达的客套话。
颈联“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二句,却耐人寻味,别有深意,需要于象外味外求。该联最是味外有味,历来受到好评。该二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及人,以物喻已。古人云:“五六起下意,言鹊乳甫先春草,莺啼倏过落花,此年华之所以可惜也。分明有‘甫’‘倏’二字在句内,名缩脉句。‘过’谓历其时,非历其地。”鹊乳,春草未生而乳,以为“先”;莺啼,花开已落而啼,谓其“过”。诗之“先”“过”二字,妙不可言,具有非常强烈的时间感。鹊乳甫先春草而喻生,莺啼倏过落花而喻息,极其普通而为人所不经意的自然物象,却寓于生灭有无的禅理。鹊乳与莺啼相对,春草与落花同举,既是进行时,又是过去时,诗人的惜春之心与自怜之意深藏不露。而从结构上看,此联承上启下,前后映带,自然引发了尾联的慨叹。
尾联,意格凸显,此二句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一种答词。肯定是严少尹与诸公们来访时说了点什么慰问的话,而让王维有此“一倍惜年华”之语。故结处答其意,言自怜暮景。如此写法,省却了许多非诗的交代,诗至篇末,才算明点了“见过”之题。
整体来看,该诗写隐者家境之清贫,心境之清闲,显得清新自然又轻快活泼。虽州府少尹过访,也只是烹葵看竹,时值晚春,人届暮年,又特别珍爱光阴,故结语“一倍惜年华”以收束全篇,表达出有避世之心而无厌生之意。“鹊乳”以迎春,“莺啼”以送春,春来春去,写时光流转之飞速,更见年华之值得珍惜。
参考资料:
马玮·《王维诗歌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07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严武等人过访诗人家宴乐场景。诗的首联写诗人隐居的家中藏书丰富,传达出诗人博学和高洁的情操;颔联用典,前一句写用葵菜招待尊贵的宾客,后一句用王徽之看竹的典故,传达出严武等访客与诗人自己高尚的隐者情操;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达了安贫乐道、珍惜年华的豁达情怀。全诗清淡精致、自然活泼,表现了诗人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
该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时诗人王维被免于任伪职罪之后,复官之前,在家闲居。经历安史之乱中陷贼、被迫接受伪职和两京收复后入狱的打击,诗人的思想感情很复杂,处于出与处的矛盾之中,该诗即为此种思想情绪的流露。
参考资料:
黄涛选注·《王维》·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
张勇编著·《王维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7.01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