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身为忠贞官员,亦难逃命运捉弄,乃至朝堂不容。作者未详述迁官始末,仅借自怜自叹,微妙透露其间曲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仰望苍穹,云卷云舒,意识到自己远离三吴故土,遥不可及,不禁发出“几时逢故人?”的深切感慨,满载怀旧情愫,更映照出旅途的孤寂与内心的失望之痛。
江南之地,本以山水灵秀著称,但对于远离乡土的孤行者而言,周遭美景皆成虚设,无心赏玩,与荒凉塞北无异。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上下两阕之间,过渡自然,浑融无间。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却又意蕴深远,曲折含蓄,堪称返璞归真之作。谓其捕捉眼中景致,抒发心中情感,道尽意中之事,言人所难言而己则自然流露,实不为过。
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