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译文: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此句写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既表达出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赏析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年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