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
秋夜守罗人,孤灯耿不灭。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译文
精美的窗户旁闪过萤火虫的影子,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已不见人影活动。
在秋天的夜晚守着华丽的罗帐,一盏孤灯整晚都在摇曳,没有熄灭。
宫殿前的秋草肆意夜长,君王已经很少宠幸我了。
怎能禁受听到笙箫之音,门外经过皇帝的车銮。
难怪梳妆的阁楼总是关闭着,君王下朝后也无须我迎接。
君王总是在春日的园林中,在花间的欢歌笑语声中,寻觅他的欢愉。
注释
班婕(jié)妤(yú):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婕妤,汉代后宫名号有十四等级,婕妤是第二等,是比较高阶的妃嫔名号。
玉窗:精美的窗户。这里与下文的“金殿”相对。
萤影:萤火虫的影子。
罗帷:丝制帷慢。帷,宫中的帐幕。一作“帏”。
耿:照,明。
恩幸:帝王的宠幸。
凤吹:对笙箫等细乐的美称。
金舆(yú):帝王乘坐的车轿。
怪来:难怪。
妆阁:妇女的居室,供梳妆用的楼阁。
向:一作“在”。
参考资料:
邓安夜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90-191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36-138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出身名门闺秀,才貌双全,德行美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妃。班婕妤曾经非常受皇帝宠爱,能够在生活上规劝皇帝。然而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汉成帝逐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班婕妤便受到冷落。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先后陷害许皇后和班婕妤,许皇后被废,班婕妤前往长信宫侍奉太后以自保。从那以后,班婕妤在长信宫陪着太后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班婕妤的不幸遭遇,受到后人的同情和怜悯,诗人吟咏班婕妤的故事,有时是感慨班婕妤的遭遇,有时是借班婕妤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怨情。王维作这组诗的契机当是因读史而感慨或是抒发自身的怨情,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参考资料: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36-138
《班婕妤三首》是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借乐府古题写宫怨。第一首诗写女子深夜独坐期待君王临幸而落空的情景;第二首诗写她在宫中备受冷落的遭遇及其原因;第三首诗以冷宫失宠与春园笑语的对比写出女子受到的冷遇。全诗笔法曲折,语言流丽,凄然动人,无一字说“怨”,而怨情见于言外。
这组诗语言流丽,凄然动人。第一首诗写主人公深夜独坐凝望,抱着期待君王临幸的一线希望,然而玉窗萤影暗飞,金殿人声静寂,君王早已憩息,而只剩自己长守空帷,坐对孤灯明灭。全诗无一字说“怨”,而失宠不眠之情见于言外。
第二首诗,诗意分两层展开,笔法曲折而感情深挚。宫殿本是精致华丽之地,而“宫殿生秋草”以秋草的生长,写出宫殿的荒芜,写出婕妤在宫中备受冷落的遭遇,这些遭遇的原因,无外乎“君王恩幸疏”。更让婕妤心中难受的是,在宫中时时传来皇帝出行游乐的声音。同在宫廷之中,却与君王咫尺天涯,与宠妃的待遇如同冰火两重天,而此时的宠妃又是卑劣的小人。贤德如班婕妤,毫无办法改变现状,使得后世的读者只能空自叹息。
第三首诗进一步写班婕妤受冷落的遭遇。长时关闭的“妆阁”和欢歌笑语的“春园”形成鲜明的对比,班婕妤的不幸可见一斑。虽然班婕妤、汉成帝、赵飞燕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纷纷辞世,但贤德的人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眼睁睁地看着小人为非作歹的历史故事不断地在上演。
参考资料: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
张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