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译文: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赏析: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词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幽深的哀婉之情。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是,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译文及注释

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简析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