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译文
曹军刚攻破荆州得到诸多水军,一鼓作气行至夏口气势如云。
千艘战船相连共抗长江天险,百战百胜哪知会在赤壁被一把大火焚烧。
战斗的武器强大正要决战,但是君臣已定天下势必三分。
自古以来讨伐别国必须看准时机,想要突然成功,闻所未闻,是不可能的。
注释
崄:地势险恶。
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
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赤壁怀古》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曹军在攻破荆州后,水军实力大增、士气高昂的场景;三四句说在连续取得多次气利后,他们放松警惕,赤壁之战一朝败北;后两句是诗人对战争的看法,是对战争策略与形势的深入剖析。诗中指出,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的比拼,且攻打他国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这既是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当时军事行动的冷静反思。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