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国学 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1. 首页
  2. 名句
  3. 戎昱

戎昱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出自戎昱《霁雪》

  • 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戏题秋月》

  •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出自戎昱《塞下曲》

  •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塞下曲·其六》

  •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

  •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出自戎昱《塞下曲·其六》

  •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闻颜尚书陷贼中》

  •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上湖南崔中丞》

  •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桂州腊夜》

  •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塞下曲·其六》

  •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题招提寺》

  •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上湖南崔中丞》

  •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题招提寺》

  •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出自戎昱《咏史》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出自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出自戎昱《咏史》

  •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闻颜尚书陷贼中》

  •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出自戎昱《霁雪》

  •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塞上曲》

  •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

  •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出自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闻颜尚书陷贼中》

  •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题招提寺》

  •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出自戎昱《咏史》


  • 1
  • 2
  • 2
名句
  • 伍举为介。
  • 不成雨暮与云朝。
  •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 唯全人,然后能当之。
  • 桓侯使人问其故。
  •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 故约食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
  •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 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
  •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 采山钓水美而鲜。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 后世仰末照。
  •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 望不见、江东路。
  • 心影暗凋风叶寂。
  •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 长与韩众亲。
诗文
  • 台城 唐代 韦庄
  • 大林寺桃花 唐代 白居易
  • 初冬夜饮 唐代 杜牧
  • 幽居初夏 宋代 陆游
  • 春日寄怀 唐代 李商隐
  • 田家元日 唐代 孟浩然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魏晋 陶渊明
  • 游太平公主山庄 唐代 韩愈
  • 自洛之越 唐代 孟浩然
  • 阁夜 唐代 杜甫
  • 寄朱锡珪 唐代 贾岛
  •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代 元稹
  • 鹧鸪 唐代 郑谷
  • 霜月 唐代 李商隐
  • 辋川别业 唐代 王维
  • 岭南江行 唐代 柳宗元
  • 石鼓歌 唐代 韩愈
  • 琵琶行 唐代 白居易
  • 长安晚秋 唐代 赵嘏
  • 忆江上吴处士 唐代 贾岛
© 2025 万卷国学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