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绿萝之叶纷披茂盛,攀援缭绕在松柏树之上。
草木有所依托,岁寒之际尚其志不移。
为什么像鲜艳盛开的桃花一样的美人,后来却会产生葑菲之叹呢?
有一女玉颜红彩,发如乌云,正当盛年。
可是君恩已毕,色未衰而爱已弛,这让她怎么办呢?
注释
绿萝:一种攀援植物,常缘松粕而上。萝,即女萝,也叫松萝。地衣类植物,常寄生于松树上,丝状,萝蔓下垂。古诗中常用女萝比喻女性。
纷葳蕤:盛美的样子。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草木:指绿萝和松柏。
夭桃色:喻女子容貌艳丽。夭桃:盛艳的桃花。
坐:无故。
葑菲:菜类植物。采摘葑菲者不要因根茎不良而连叶也抛弃,喻女子被抛弃。
云发:色如乌云之发。
素丝:未经染的白丝。此指白发。
君子:指弃妇的丈夫。
参考资料: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此诗一说是作于诗人少壮时,因干仕不遂有感而作;另一说认为当作于应诏入长安时期或天宝初(742~744)供奉翰林后,因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而借诗感怀。
参考资料: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古风·绿萝纷葳蕤》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共十句,前四句为比兴,以物比人,谓无情之物相托,尚且有始有终,而有情之人相托,竟有始无终;中四句言爱弛于玉颜正艳之时;末二句女子作无可奈何之叹。全诗在层层反跌中揭露“君子”冷酷寡恩,更突出弃妇的可悲命运;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难以言表的哀怨,流露出彷徨郁悒的心情。
这是一首弃妇诗。关心妇女生活,同情妇女的悲剧命运,是唐诗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一位柔弱的妇女,她美丽善良,忠于感情,却遭到丈夫的遗弃。这是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中具有普遍性的遭遇。诗人对这位妇女寄予极大同情,同时也表现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难以言表的哀怨。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化用《诗经·小雅·頍弁》中“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句意。绿色的女萝,缠绕在高大的松柏树干上。这里绿萝代指弃妇本身,松柏指她的丈夫。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这两句紧承开头两句。草木,指上文的绿萝而言。女萝只有依赖松柏才能生存,尽管历经寒秋严冬也不改变它的本性。这位妇女依附于丈夫,从未产生过别的念头,一心一意忠心于他。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是咏婚嫁的诗,后来常用作赞颂新人年少俊美。此处指弃妇。“葑菲”,蔓菁与萝卜一类的菜。《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下体,指根茎,原意指采者不应因其根茎不良连叶也抛弃。后因用作有一德可取的谦词。这两句是弃妇的自叹自怜:尽管我还年轻美貌,丈夫却百般挑剔指责,其实我没有什么过错呀。诗人以“夭桃”比喻弃妇年轻美丽,以“葑菲”暗示她遭到丈夫嫌弃。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这是对弃妇形象的刻画。玉颜,美好如玉的容颜。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云发,指秀美的长发,像云彩一样飘逸;素丝,即白发。诗人极写弃妇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丝如云,娇媚多姿。就是这样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抛弃。“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这是弃妇的感叹:她的美貌犹在,但丈夫恩爱已绝,她将怎么办呢?弃妇没有明说丈夫已经抛弃了她,却深深地道出内心的悲哀。
李白这首诗寓意颇深’极尽哀怨之能事,为自己怀才不遇鸣不平。诗人以“玉颜艳红彩”的弃妇来自况,总不能用雄浑恣肆的笔法,而必须以含蓄蕴藉的手法来描绘。弃妇温柔哀怨,言有尽而意无穷。“松柏”“君子”表面写弃妇的丈夫,其实是喻君,就是李白曾寄托莫大希望的唐玄宗。李白希望为君效力,像女萝依附松柏那样,表现出“岁寒尚不移”的决心。可是尽管他才思敏捷,胸怀大志,年迈昏愦的唐玄宗只需要他来点缀皇家行乐而已。留给李白的,就是满腹的牢骚。最终“君子恩已毕”,他像弃妇一样被赶出了长安。通篇不着一个“怨”字,而哀怨之意已溢满纸上。
全诗构思委曲,文情跌宕。首四句以女萝与松柏比喻弃妇对爱情的忠贞。五、六句连用“夭桃”“葑菲”两个典故,描写弃妇复杂细微的心理变化。然后写弃妇容貌,令人同情。尾二句揭示她命运悲剧的原因。弃妇之喜之悲,娓娓道来,写出她内心愁苦怨之深长。写弃妇之美,反衬弃妇之恨;弃妇如此之美,却仍被捐弃;虽被捐弃,仍然痴情空望,茫茫世路,她将走向何方呢?诗就这样在层层反跌中揭露“君子”冷酷寡恩,更突出弃妇的可悲命运,寓意也更深刻。
参考资料: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乱,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