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庭院里黄鹂的歌声渐渐停歇,墙头的蝴蝶仍在独自飞舞。
苦楝花的香气从上方传来,熏染了形似帝王仪仗中精美华盖的树冠,花色深深浅浅,有如紫色的流苏。
浓密的花儿掩映在如青琐般的树枝中,苦楝花香气弥漫,花朵多得像画出来的一样。
只应该同春天依依惜别,然后将这苦楝花香留给博山炉。
注释
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
晻暧:掩映。
氤氲: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本诗为诗人观赏庭院中的苦楝花时所作。
开头两句点明了苦楝花所生长的环境。三、四两句则通过奇特的比喻表现出苦楝花的四大特征:一是浓烈的香气,“天香”本为唐代诗人李正封用以咏牡丹之语,此处移用,可见诗人对苦楝花评价之高,同时因苦楝树高,花在其顶部,香气似从天上而来,用“天香”一词也更为形象生动;二是其美丽的树冠,“羽葆”是古时用鸟羽做成的伞盖形皇帝仪仗,苦楝树树冠状如伞盖,故诗人以此为喻,这也包含了对苦楝花的盛赞之意;三是其典雅的颜色,苦楝花呈均匀的淡紫色,古时称帝王或仙人所居为“紫宫”,诗人的联想奇妙无比,也体现出其颜色的典雅;四是其花的形状,诗人将苦楝花花开的样子比作流苏,恰当而又贴切。
第五、六句诗人仍继续想象,“晻暧”意为盛貌,这里是指花开得很繁盛。“青琐”喻指苦楝树的树枝,“氤氲”句是说那繁花盛开的苦楝花树香气弥漫,花朵繁盛犹如美丽的图画一般。
最后两句是说在依依惜别春天归去之时,苦楝花像给人间留下了润气蒸香的博山炉。本诗立意新奇,内涵精妙,诗人在对苦楝花树进行细致人微的观察后,挥动手中的神奇之笔,大胆新奇地驰骋想象,恰切精当地运用比喻,酣畅淋漓地抒发感受,写出了这样不同凡响的优美诗篇。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独坐 一作:独上)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