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喜欢在江边歇息,直到太阳落下去了,还舍不得离开。
我在小黄牛歇息的草地上睡觉,到有白鸥嬉戏的沙滩上坐坐。
注释
日斜: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题舫子》就是题写在小船上的诗,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南以后所作,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考。
参考资料: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这首五言绝句,题曰《题舫子》,却并非写舫子,而是写舫子所在的江边景物,写自己在江边的行为与感受,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所构建的和谐之美。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归隐以后的生活场景。整首诗内容简洁,字句虽少,但容量极大,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前两句写出了江边景色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后两句描绘岸边小黄牛悠闲吃草,沙洲上白鹏嬉戏飞翔,意在增强江边景色的迷人画面,并且诗中采用“草”对“沙”,都作实字用,更显得短而有力。诗中使用了鲜明的色彩词,刻画出一种忘我的境界。“分”和“占”二字尤为精彩传神,其笔力高妙。字句之外,更富有诗意的情趣。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略带童真气的笔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构建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首字,即表明自身对江边景色的态度:“爱”的原因是其“好”。爱的程度,是“流连直至日斜”。从此可以推知,诗人最晚也得是上午就前来的。由于徘徊不去,所以,不觉春日西倾。后二句则具体叙写“留连”之事:有时睡在黄犊身边的绿草之上;有时则又坐在白鸥身旁的白沙之上。这一睡一坐,看似随意,却不容易。若是不爱黄犊、不爱白鸥,有意驱赶,那所眠之草、所坐之沙,就不是“黄犊草”“白鸥沙”了。甚或若动作稍微粗一些,动静稍微大了一点,那也“分”不到、“占”不到的。君不闻海边鸥鹭也是能识得人的“机心”的。因此,这两句实际上也写出了诗人的牧童之心,写出了他与外物之间的和谐状态。后二句之妙,还有对语之精,下字之奇,用字之简。
参考资料: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题舫子》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江边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归隐以后的生活场景,刻画出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全诗笔力高妙,内容简洁,字句虽少,容量极大,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构建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