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人生

  五悲曰:礼乐既作,仁义不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变一化,一亏一全。去其外物,归于内篇,儒与道兮,方计于前,其书万卷,其学千年。锺鼓玉帛,蹩躠蹁跹;金木水火,混合推迁。六合之内,慕其风兮如市;百代之后,随其流兮若川。三界九地,往返周旋;四生六道,出没牵联。硠硠磕磕,蠢蠢翾。受苦受乐,可悲可怜。

  有超然之大圣,历旷劫以为期,戒定慧解非因人,慈悲喜舍非见思。闻儒道之高论,乃撞锺而应之。曰:“止止善男,子观向时之华说,乃天下之辩士。请弄宜僚之丸,以合两家之美。若夫正君臣,定名色,威仪俎豆,郊庙社稷,适足夸耀时俗,奔竞功名。使六艺相乱,四海相争。我者遗其无我,生者哀其无生。孰与乎身肉手足,济生人之涂炭;国城府库,恤贫者之经营?舍其有爱以至于无爱,舍其有行以至于无行。若夫呼吸吐纳,全身养精,反于太素,飞腾上清。与乾坤合其寿,与日月齐其明。适足增长诸见,未能永证无生。孰与夫离常离断,不始不终,恒在三昧,常游六通?不生不住无所处,不去不灭无所穷。放毫光而普照,尽法界与虚空。苦者代其劳苦,蒙者导其愚蒙。施语行事,未尝称倦。根力觉道,不以为功。”

  所言未毕,儒道二客离席,再拜稽首而言曰:“大圣哉!孔晚闻道,聃今已老。徒知其一,未究其术,何异夫戴盆望天,倚杖逐日?苍苍之气未辨,昭昭之光已失。”

  呜乎!优优群品,遑遑众人。虽凿其窍,未知其身。来从何道?去止何津?谁为其业?谁作其因?一翻一覆兮如掌,一生一死兮若轮。不有大圣,谁起大悲?请北面趋伏,愿终身而教之。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升,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升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猜你喜欢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世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裌衣新著倦琴书,散策池塘返照初。
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一枝颜色费评夸,冷翠光中晕淡霞。
绝世幽情容一现,能如我意是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