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论

  往年两河盗起,屠囚大臣,劫戮二千石,国家不议诛洗,束兵自守,反条大历、贞元故事,而行姑息之政,是使逆辈益横,去声终唱患祸,故作《守论》焉。

  厥今天下何如哉?干戈朽,铁钺钝,含引混贷,煦育逆孽,而殆为故常。而执事大人,曾不历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呜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顿颠倾而后为之支计乎?且天下几里,列郡几所,而自河已北,蟠城数百,金坚蔓织,角奔为寇,伺吾人之憔悴,天时之不利,则将与其朋伍,罗络郡国,将骇乱吾民于掌股之上耳。今者及吾之壮,不图擒取,而乃偷处恬逸,第第相付,以为后世子孙背胁疽根,此复何也?

  今之议者咸曰:“夫倔强之徒,吾以良将劲兵以为衔策,高位美爵充饱其肠,安而不挠,外而不拘,亦犹豢扰虎狼而不拂其心,则忿气不萌。此大历、贞元所以守邦也,亦何必疾战焚煎吾民,然后以为快也。”愚曰:大历、贞元之间,适以此为祸也。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天子养威而不问,有司守恬而不呵。王侯通爵,越录受之;觐聘不来,几杖扶之。逆息虏胤,皇子嫔之;装缘采饰,无不备之。是以地益广,兵益强,僭拟益甚,侈心益昌。于是土田名器,分划殆尽,而贼夫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号,或帝或王,盟诅自立,恬淡不畏,走兵四略,以饱其志者也。是以赵、魏、燕、齐,卓起大倡,梁、蔡、吴、蜀,蹑而和之。其馀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运遭孝武,宵旰不忘,前英后杰,夕思朝议,故能大者诛锄,小者惠来,不然,周秦之郊,几为犯猎哉。

  大抵生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则怒,怒则争乱随之。是以教笞于家,刑罚于国,征伐于天下,此所以裁其欲而塞其争也。大历、贞元之间,尽反此道,提区区之有而塞无涯之争,是以首尾指支,几不能相运掉也。今者不知非此,而反用以为经,愚见为盗者非止于河北而已。

  呜呼!大历、贞元守邦之术,永戒之哉。

杜牧

杜-(公元803-约852年),字-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江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连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净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庭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 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谈麈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余子若为谋。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樽别孔融。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