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把书写婚姻缘份的簿子剪成鞋样,把双飞的比翼鸟的翅膀折断,把连理枝烧成灰炭。用锈针竹签扎瞎比目鱼的眼,又亲手揉碎那并蒂莲的花瓣,再抛掷金钗撷断凤凰头,绕池塘去打碎那见到的鸳鸯蛋。
注释
间别:隔别、分离。
姻缘簿:旧谓月下老人注定男女姻缘的簿册。
比翼鸟:喻爱侣。搏:通“膊”,肢体分裂。翅翰:即翅羽毛。
连理枝:喻夫妻恩爱,生死与共。
签:刺。比目鱼:鱼名,双眼均生于身体一侧。
并头莲:即“并蒂莲”,并排长在一根茎上的两朵莲花。
攧断:摘断、掐断。攧:摔、跌。
挼:揉、搓。鸳鸯弹:即鸳鸯蛋,指禽鸟的蛋。
参考资料:
天下阅读网.寄生草·间别
元曲中有许多代闺中女子抒写闺怨的作品。这首散曲就属于这样的代言体作品,其本事与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考。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间别”意为男女间遭到离间而分手,此曲题目即为文眼。运用赋体排比,重叠取譬,对意象的选择与使用十分得当,剪裁巧妙不着痕迹,短短七句曲终意尽。“姻缘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搏了翅翰”,写女主人公遭遇情感剧变。写定美好姻缘的簿册被剪成了轻贱的鞋样,不成对不飞翔的鸟儿被束缚了膀。这些对爱情中的女主人公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已成现实不可挽回,主人公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眼,手揉碎并头莲花瓣”,可以理解为恶势力对女主人公爱情的破坏与伤害,也是写主人公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以“火”“针”“手”比喻恶势力,“连理枝”“比目鱼”“并头莲”比喻他们的爱情。
“掷金钗攧断凤凰头,绕池塘挼碎鸳鸯弹”,主人公满目伤怀,悲伤不已,难免触景生情,看到作为爱情信物的金钗便扔出去跌断了凤凰钗头;她又绕过池塘去揉碎爱情鸟儿鸳鸯的蛋,这既是主人公的情感发泄,反过来又与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形成对应。当然也可将通曲理解为女主人公失恋之后悲愤的心情和决绝泄愤的行为,从这一角度来看,此曲对女主人公行为动作进行了十分突出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曲中对女子行为动作进行了十分突出生动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手法独特新颖,人物性格鲜明;还运用赋体排比,重叠取譬,对意象的选择与使用十分得当,剪裁巧妙不着痕迹,短短七句曲终意尽,传神地写出一个女子失恋后愤恨至极的心情和彻底决绝的态度。
[元](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三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曲,太平乐府中选录甚多。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明·李开先评元人散曲,首推张可久、乔吉,次则举及查德卿(见《闲居集》卷五《碎乡小稿序》三,可见其曲名较高。其散曲作品内容有吊古、抒怀、咏美人伤离情之类,风格典雅。
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