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历官有年,奉职无状;蒙明公恩勤并至,荐擢交加,虽停年之资格难回,而知己之深恩未报。人虽草木,必不谢芳华于雨露之秋;水近楼台,益当效涓滴于高深之世。不意本月三日,故里书来,慈亲卧病,枚违养之余,已深踧踖,得信之后,愈觉惊疑。
伏念枚东浙之鄙人也,世守一经,家徒四壁。对此日琴堂之官烛,忆当年丙舍之书灯。授稚子之经,划残荻草;具先生之馔,撤尽环簪。余胆罢含,断机尚在;未尝不指随心痛,目与云飞!
自蒙丹陛之恩,得奉板舆之乐。春晖寸草,养志八年。然而萱爱家乡,种河阳而不茂;笋生冬日,觉梓里之尤甘。客秋之莼菜香时,堂上之鱼軿返矣。枚欲再行迎养,则衰年有恙,难涉关河;倘远讯平安,则隅坐无人,谁调汤药?在亲闱喜少惧多之日,实人子难进易退之时。瞻望乡关,何心簪笏。
夫人情于日暮颓唐之际,顾子孙侍侧而能益精神;儒生于方寸瞀乱之余,虽星夜办公而必多丛脞。在朝廷无枚数百辈,未必遽少人才。在老母抚枚三十年,原为承欢今日。情虽殷于报国,志已决于辞官。第养之一言,固须臾所难缓;而终之一字,非人子所忍言。且高堂之年齿未符,或恐事违成例。大府之遭逢难再,未免官爱江南。兹当五内焚如。忽尔三秋痁作。思归无路,得疾为名。
伏愿明公,念枚乌鸟情深,允其养亲之素志;怜枚犬马力薄,准以乞病之文书。实缘依恋晨昏,退而求息;非敢膏肓泉石,借此鸣高。得蒙篆摄有人,当即星驰就道。或老人见子,顿减沉疴;则故吏怀恩,还思努力。此日得归膝下,皆仁人之曲体鲰生。他年重谒军门,如婴儿之再投慈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