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府少卿

近代东南守,何人与古同。
唯公临婺女,变俗似文翁。
流化陶编户,延儒萃泮宫。
栖粮农亩溢,鞠草讼囹空。
风月歌诗健,江山气象雄。
双溪今改观,八咏昔非工。
文酒高欢外,园林胜赏中。
妙年登白首,素节有清风。
嘉会千龄合,皇天五福融。
晚跻卿位棘,行觐帝宸枫。
卓马趋严诏,元龟简上聪。
谋猷一朝启,利泽万区通。
诸邑谁无状,孤生性最蒙。
简书循吏检,牒诉尽愚衷。
锐意锄奸蠹,推心活困穷。
不能防众口,止解洁微躬。
方托云垂荫,俄观岁改筩。
气寒期念黍,声在或知桐。
昔值民留寇,始闻书荐雄。
生成单贱迹,今日愿因公。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猜你喜欢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惭,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