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夔州孤城夕阳西斜,常常借助天上的北斗星来遥望京华。
听猿哀鸣几声便愁思泪下,希望乘着木筏回到家乡,但这个愿望终究是落空了。
没能在尚书省中熏香卧病,只能听到山城粉墙隐没于暮色时的鸣笳。
请看笼罩在石上藤萝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芦荻花。
注释
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京华:指长安。
奉望:奉命出望。
槎:木筏。
画省:指尚书省。
伏枕:指生病。
山楼:白帝城楼。
粉堞(dié):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请看:言外兼有时光迅速之感。
参考资料:
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9
倪其心 吴鸥.杜甫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63-17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本首诗是《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二首。《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公元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参考资料: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0-575
《秋兴八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全诗语极沉重,情极悲怆,具有深挚的抒情意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东,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唐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