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赋并序

  盖闻宝以德兴,玉磬收之建武;物因人至,龙泉佩自张华。况乃铁海遗灵,阴山神物,虽陶铸于丹灶,已藏迹于青洪。铜鼓者,汉伏波征交趾之所铸,而武侯擒孟获之所遗也。然而代远年淹,星移物换,商山宛在,谁能复听鸣钟?泗水依然,不复再擎古鼎。此皆神灵呵护,必待传人;而亦德政薰蒸,始邀瑞物。大中丞金夫子,三江沐德,百粤铭仁,福云随银瓮俱青,甘雨共金船并紫。于是耕夫始获,渔父旋收,一则进之阙前,聿昭祥化;一则留之纛下,用肃军门。目览手披,丹砂璀璨;神移心注,紫霭辉煌。因思雀籙、鸡碑,久费书生探访;何幸宝仓、帝牡,忽为文士观瞻。不揣浅疏,谨为之赋,其词曰:当夫月华耀羽,霓彩飞精,采赤鋈于蜀垒,求铜精于灌城。仿《尔雅》鼗麻之制,依《周官》鼛晋之名。于是蒲牢起制,金铎扬声,光分雷琥,气并沉明。军鱼鹿而齐击,阵龙膝而偕鸣,协始兴之圣鼓,像罗浮之神钲,天吴为之震荡,木怪为之群惊。陶铸于三十六垆,蛟龙捧炭;扬威于千八百岛,金铁皆兵。尔乃九乳依然,水沉千纪,历唐、宋以长淹,含盈虚而不滓。岁远则蠵觜生苔,年久则蛟涎滑体。星形月魄,似藏羊馆之珠;凤卤鸾仪,如擘麻姑之指。汾阴怀德,若同沉诏以齐浮;浔水知恩,不听琵琶而亦起。其状则体如坐墩,面同博局,雪岭点砂,瑯环砌玉。腹自脐以内空,腰较首而微束,势跃跃于嵚岑,纹缤缤于沉绿。旧纽拖襟,馀蟾瞪目,或褰绉而戌削,或霜皴而雷剥,八面七星之迹谁知?九敲三挝之技不复。金砂澄碧,想见南郡之铭铜;诃耨渊停,髣髴雷门之石鹄。其色则丹螺献甲,鳌背成峰,花既绣而复缬,纹已直而犹纵。远而望之,若朱云褵褷于宝鼎;近而察之,若绿羽璘㻞于万重。铁树珊枝,直夺鬼工之巧;碧文圆顶,似劳织女之缝。翠生波而欲滴,玉洁乳以为容 ,副墨抱珠于縩锦,白象削字于芙蓉。其声则鞺鞳为音,砰訇为韵,霜降钟鸣,雷出地奋。汉宫击瓦,而屋尘皆飞;秦铎驱山,而草木悉震。发清机于地籁,依稀仙阁高鸣;振元气于鲸鱼,恍若钧天可近。未取木于临平,已闻声于邺县。于是盛以柽架,置之军府,共鸾书翠轴以齐留,俨龙篆蜺旌以为辅。楼车鼓铎,惊双鹭之蛇门;碧玉浮金,考籥章于毛土。彼夫穆满遗车于黎野,祖龙失珪于青城,宝玺不传吴井,玉杯伪设于汉廷。岂若兹之浔江,安获粤阃镌铭?既不窕而不槬,亦全貌而全形。太学鼓中,昌黎未咏;龙荒石外,山海无经。固与玉牒金泥,共秘奇珍于天府;直勒商盘周鼎,永为明德之香馨。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猜你喜欢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