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注释
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
砌:台阶。
李程离开薛涛以后,薛涛独自把儿子李郢抚养长大。但儿子长大后喜欢游乐娱玩,沉迷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薛涛作为一个慈母,内心还是比较传统的,希望儿子在科举正途有所作为,所以写下这首诗规劝儿子,同时表达自身怨念。
参考资料:
董乡哲.薛涛诗歌意释[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9:24-26.
这首小诗通俗易懂,其叙述如涓涓流水,自然清纯。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一、二句略去显意,从潜意看,其“绿英”指向魏晋曹摅《答赵景猷》中的“绿英垂柯”句,显然体现了其子的玩娱思想。句中“香砌”用以指代人物,据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止水平香砌,鲜云满石床。”即指寺庙。所以,此句即描述儿子不思进取,整天谩视于寺庙的行为状态。这倒应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老话。诗题所涉鸳鸯草,即蜀常见的一种鸳鸯草。在诗句中写鸳鸯草,这就为蕴意开辟一定的空间。在显意上,可下意识地认为是“草”,在潜意上就是鸳鸯。说的更明白,直说是用来比喻恩爱夫妻。由于诗中“小”可引申为小辈,相对于薛涛来讲,具体指其子李郢和他的妻子。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三、四句是对一、二句的补充说明,既适于鸳鸯草,也适于对人的形容,直白地道出意旨,埋怨他们小夫妇,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只图眼前,不从长计议。
此诗的特点是:一、二句托物咏怀寓意蕴深。三、四句唯恐他们不理解,就直白其意。表现出一个慈母对不争气的儿子既爱、又怨的心理以及委婉含蓄的责怪。由此看,此诗也表现了薛涛正统思想的一面,最起码功名思想在她的心中还有一定的位置。
参考资料:
董乡哲.薛涛诗歌意释[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9:24-26.
《鸳鸯草》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从宏观视觉效果方面描写鸳鸯草的“绿”及数量上的“满”;次句则具体化,对鸳鸯草进行了局部特写;后两句是对一、二句的补充,直诉儿子儿媳只图眼前欢娱,没有长久打算。整首诗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特点直白、易读易懂,更突出一个母亲的心声。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天马流,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流,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流,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流,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流,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流,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