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千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网秋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还碎羽。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
埋恨处,依旧并州路。一丘寂寞雨,时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说与,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一杯会举,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厄运的突然降临,使双雁白头偕老的誓愿成了一场无法实现的梦幻。幸存的孤雁狂乱地飞旋着不肯离去,搅得河面上白浪翻卷,最终“竟自投于地而死”,留下了一片片破碎的羽毛。短短三句,将孤雁极度悲伤而以死相殉的情景表现得真切可感,令人难以为怀。是什么力量促使孤雁殉情而死呢?原来是“古往今来”最让人痛苦的、“朝朝暮暮”所不能割舍的“相思”之情。词人设想孤雁的心境:“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寒来暑往,天南海北,这一对伴侣形影不离,相亲相爱,而如今中道丧偶,剩下这只身孤影,如何能忍心独自去求生呢?在这里词人完全将孤雁拟人化了,他用人类最真挚的爱情去理解它的行为。动物的雌雄相依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生物本能,而爱情则是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情感。显然,词人对双雁“爱情”的描写,实际上寄寓的是人类自身美好的爱情理想,是词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赞颂。
上片寄情于事,下片则即景写情。“埋恨处”换头,转写埋葬双雁的“雁丘”景色:“依约并门旧路。一丘寂寞寒雨。”“埋恨处”即埋葬含恨而死的大雁之地。由于“恨”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这就使我们又可将之理解成人们为双雁的爱情被扼杀而产生的憾恨,实际上下文正是循此而写的。“依约”,犹言隐约。“并门”,即并州城。“依约”二句所描绘的烟水迷离、凄寒寂寞的图景,应当说正是所“埋”之“恨”的外现。由此景出发,词人接下来开始直抒其情,集中渲染这“世间”爱情的千古憾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词中化用李诗,强调双雁这凄艳绝世的爱情足以泣鬼神感天地。“休说与,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二句写词人对这种真情难以被社会所理解和容忍的忧惧。“多情”句出自苏轼《蝶恋花》词“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的“无情”者显然指的是世俗社会中阻挠和摧残青年自由爱情的传统势力。相依相伴的“双雁”死在了猎人的手里,而人间又有多少相亲相爱的恋人为冷酷的社会拆散,甚至逼死!词人为双雁遭遇发出的悲慨正是基于这不合理的现实。词人无以平抑心中巨大的感动与悲愤,于是想到“一杯会举”。“会举”,即当举。词人为这世间被毁灭的爱情、被摧残的美丽而举杯,而歌唱,而哭泣:“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悲歌”,指遗山的《雁丘辞》原唱。“细读悲歌”一句在这里既点明词题,同时又恰到好处地收拢了全篇。长歌当哭,清泪代酒,不尽的悲悼之情和赞美之意都包含在了这悲壮的祭奠之中。
这是一首哀艳凄绝的爱情颂歌,但它又不同于宋词中常见的艳情之作,丝毫没有“男子作闺音”那样的娇艳与柔媚,更无造情作秀之痕迹;作品虽写“风流”之事,也不乏“多情”之语,但事出自然,情发真率,写艳事而不失绮靡,抒悲慨而语意婉曲,可谓一篇以健笔写柔情的佳作,很典型地体现了北方词派的风格。与遗山原唱相比,虽不及其“深于用事”和空灵蕴藉,但杨作之情真词畅和刚柔相济的特点也足堪与元词共称“连璧”。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