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楹诗集序

  嵯峨金灶,人间无炼骨之方;呜咽银筝,天上有销魂之曲。南都石黛,恒画愁蛾;北里胭脂,弥承泫脸。张衡处机密而不乐,刘桢限掖垣以长愁;地老天荒,猿猜鹤怨。于是华堂失火,燕雀俱焚;沧海无波,蛟龙立尽。梁世之金楼半烬,陈家之玉树何归?故国王孙,泪洒腰间之玦;辞乡公主,心伤屏上之诗。建业风流,一朝零落;江陵文武,千载凄凉。八王既自贼于中,五帅复不归于外。嵇康被议,抚爱子以讬人;范晔临刑,顾名倡而陨泣。食子都无下意,伤哉萧贲之谈;下官不解著书,达矣上黄之语。 时则城名白纻,独数董公;系本乌衣,尤推德仲。申包胥倚墙三日,毛修之亡命三年;蚤岁声华,便如潘、陆;壮龄遭际,略数庾、徐。令子少楹,居然俊物,羡北朝之甲第,父是崔悛;问南国之门风,儿称孙策。杨梅作对,传是童年;鹦鹉成篇,由于半刻。铜盘会食,炊金馔玉之家;丸髻行歌,换羽移商之伎。巷头栀子,皆是同心;园内萱花,非无蠲恨。石尉之珊瑚碎后,众誉豪奢;王郎之团扇擎来,人怜放诞。画眉京兆,比此非奇;使酒将军,拟斯应遯。尤工文笔,酷擅才情,东海三何,时有缘情之作;西宫二应,不无累德之言。体格轻华,情文悱恻,头陀寺里,争看才子之碑;景福殿前,竞写名流之赋。云霞十丈,如游樊重之门;金粉千重,似入王根之宅。仆本恨人,生丁乱世,睹夷光之貌,憎类无盐;读君山之书,欢逾猗顿。旧有清河之癖,甘作狂夫;新为记室之评,惭非杰作。不辞玄晏,愿附青箱。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你喜欢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睽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翔鸟 一作:朔鸟)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
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