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神知化赋

  惟神也感而遂通,惟化也变在其中。究明神而未昧,知至化而无穷。通幽洞微,极万物盛衰之变;钩深致远,明二仪生育之功。大《易》格言,先圣微旨。神则不知不识,化则无终无始。在乎穷之于此,得之于彼。苟精义而入焉,如至诚而感矣。原其不测,识阴阳舒惨之权;察彼无方,得寒暑往来之理。莫不广生之谓化,妙用之谓神。视其体则归于无物,得其理则谓之圣人。必先赜其真宰,然后识其鸿钧。载审聪明,见日居月诸之象;宁迷肸蚃,合春生夏长之仁。仰止天倪,探诸神造。扣寂之情斯至,观妙之言可考。不疾而速,思左旋右动之机;不怒而威,悟福善祸淫之道。岂不以化之布也,无党无偏;神之理也,自然而然。亦犹究彼灵蓍,审万象而无失;推兹妙律,测四时而罔愆。若然,则眇觌虚无,遐观妙有。知微妙而斯在,欲拟议而何后。所以虞舜运璇玑之日,不爽昭回;仲尼穷《易》象之年,自明休咎。念兹在兹,不可不知。稽恶盈而是则,将应变以何疑。以此观天,通乾道而明矣;以斯设教,助人文而用之。是以圣人德合乾坤,道通昼夜,法至神而有要,臻大道而多暇。有以见秉尧智以无为,而民自化。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猜你喜欢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
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馀光照水飞。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