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凭,哀歌若送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凭乱?所思不可论。
译文
一位怀抱相思的女子独自登临高台,倚靠着华丽的栏杆浮想翩翩。
拨弄琴弦却弹不成曲调,哀歌一曲似乎要传送万语千言。
我这个弱女子独守在长江边,丈夫远在雁门前线。
我怎能了解你没有寒衣的痛苦,只知道自己穿着白狐裘度冬节。
黄昏之时牛羊从山坡上走回家,野雀停满了空寂的庭院。
孟冬十月寒风刮起,东壁星也已经沉到了西边。
红色的烛火只照着我人一个,我只好抱着孤影自艾自怨。
谁知道我心里有多乱?我的思绪纷乱再也无法恢复有序而井然。
注释
轩:栏杆。
若送:一作“送若”。
箕帚:代指妇女。箕是簸箕,帚是扫帚,是妇女做家务事常用之物,因而用来作妇女的代称。
江介:江岸,江边。
良人:妇女称丈夫为良人。
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北部广武、代县一带,唐代在此置雁门关。
讵(jù):岂,怎。
狐白:白狐裘,用狐腋下毛皮制成的裘服。
牛羊下:牛羊走下山坡回家。《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孟冬:初冬,夏历十月。
东壁:星官名,即二十八宿中的壁宿。室、壁两宿同属北方玄武七宿,因壁宿在东,故又称东壁。
“朱火”二句:一作“抱影自愁怨,朱火独照人”。景,同“影”。
论:通“伦”,条理,顺序。
这首诗写思妇对征夫的绵绵相思。开头四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接着用第一人称代思妇说出心中的话语。诗中写景,纯用白描。牛羊入圈,鸟雀归巢,有力地反衬出丈夫不归、思妇独处的孤寂和哀伤。诗的意境显然从《诗经》中的《君子于役》脱胎而来,但凭轩弄弦,哀歌送言,使原来的意境有了新的拓展。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