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
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
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晓 一作:山)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若无 一作:莫将)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江湖秋老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暗,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不得长相守,青春夭蕣华。
旧游今永夭,泉路却为家。

早知离别切人心,悔作从来恩爱深。
黄泉冥寞虽长逝,白日屏帷还重寻。

只见空城不见台,客行搔首重徘徊。
客云旧日龙南渡,宇宙新秋雁北来。
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
交游相见休相问,把手江头且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