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注释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秉:执持,操持。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zhù):织布的梭子。
年:每天。疲:衰竭。
息:停止。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
著:穿。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
索:要求。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参考资料:
华忱之 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4页
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夏四月,“敕天下州府民府,每天一亩,种桑二树,长吏逐年检计以闻。”其时孟郊因老母病故,丁忧去官,寄居洛阳,《织妇辞》当作于是时,反映东都一带情况,当然对全国来说,也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39页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参考资料: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56页
《织妇辞》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农夫织妇辛勤劳动织衣,自己却穿不起好衣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辛苦。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揭露讽刺深刻有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对封建统治者毫无止境地搜刮民脂民膏的无比愤懑之情。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同为苦吟诗人,并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814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诗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代表诗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