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踏入纷扰尘世已是癫痴了,再去追求平步青云那就更加癫痴。近来我寻得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买上一片烟波浩渺,无需花费分文。
市中买酒,江上采菱,画船听雨,醉后披蓑衣而睡。自己真是可笑,长期糊里糊涂地生活,觉悟时已经迟了四十多年。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红尘:人世、社会。
颠:通“癫”。
新来:近来。
生涯:生活。
别:区分,异样。
买上:全部买下。
沽(gū)酒:买酒、打酒。
三山老子:作者陆游自称。三山:山名,在山阴西南九里,镜湖之滨。
见事:明白事理。
参考资料:
蒋凡,白振奎编选.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69-170
严修编著.陆游诗集导读.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310-311
词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是年作者四十二岁。这一年春,陆游在隆兴府任上被免官。他二月初离任,取陆路经临川、玉山入浙,于五月间抵里,开始了在三山西村的闲居时光。
参考资料:
蒋凡,白振奎编选.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69-170
起首两句,诗人以自责的口吻,抒发了心中的愤激与不平。陆游从三十四岁初仕宁德主簿,至四十二岁遭免官,这八年间频繁调动,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内心积满了难以言说的牢骚。他自嘲道:“插脚红尘”涉足官场,这本就是痴人之举,更妄想高升重用,无异于“平地上青天”不切实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笔锋一转,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渡不用钱。”如今被免官,这倒好了,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归乡闲居。三山、镜湖自有山水之胜,闲居于此,正如李白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又如苏轼所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前赤壁赋》)。昔贤之言深获陆游之心,于是发出了类似的赞叹:“买断烟波不用钱”。从感慨到赞叹,这转变中透露出作者初尝隐居之乐的新奇与愉悦。
词的下片,陆游进一步用具体的生活场景来描绘隐居的乐趣,为之前的描述增添了生动的细节。如果没有“沽酒市,采菱船”几句,那么,前面所说的“别个生涯”和“买断烟波”就架空。最后两句,他以自嘲的口吻回应开头的自责,笑言自己不仅痴愚,而且“真堪笑”,醒悟得太迟,竟然迟了四十年才懂得生活的真谛。回首往昔,仿佛过去的四十年都虚度了。虽然此词开头的自责给人一些沉重之感,但写到最后的自嘲,作者的笔调和心情就轻松得多了。
参考资料:
蒋凡,白振奎编选.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69-170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6
这首词上片写了词人自责的感慨和近来生活的变化;下片写他被免官隐居三山时的闲适生活以及觉悟。全词描述了词人被免官隐居三山时的闲适生活,也流露出其内心的不满。全词艺术反衬,正话反说,情思繁杂,寄寓了真情深慨。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悲。
悲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悲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悲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日,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