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西风把客人吹到酒楼的栏杆边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让人感觉宇宙格外辽阔。
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傍晚的霞光,映照着即将落下的太阳,一片鲜红。
花儿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枝条显得格外柔软,诗人的肠中,喝下了热酒,吟出来的诗句也不那么寒冷、萧瑟了。
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遗憾的情感,把它们全都收拾起来,放到酒杯和菜盘里吧!
注释
阑干:同“栏杆”。
暮霞:晚霞。
杯盘:杯与盘。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颔联写景抒情精妙。秋水连天,角度俯视、仰视相结合,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且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再从全诗看,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颈联中的“摇”:写花枝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摇”“软”二字融花与舞为一体,写出了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尾联“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相交欢 一作:同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