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很少住在这个地方,早晨看到壁画上的山。
天亮之后,本来应该散去的云雾依旧栖在半壁,本来应该飞走的湖中鸟却还在谓前。
独自坐在松柏下的是谁,我对他招手他却迟迟没有站起来。
于公大笑着对我说,我画画竟然能达到这个效果。
注释
野人:士人自谦之称。借指隐逸者。
朝:早晨。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事件;颔联描写画上景,云栖岭上、鸟欲出帘,生动传神,展现了山居生活的自然真趣;颈联引入人物,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尾联揭示“谜底”,原来只是一幅画,于舍人也自得于自己的画竟如此传神。全诗把画写得有声有色、淡雅有味,表现出诗人对于公画技的赞赏。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