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写燕赵一带的太平景象,可能是范仲淹在弱冠之年漫游关中时的感受,多年以后,诗人登第入仕,而立之年诗人从军(“从知”一说“从军”如:杜荀鹤《送李先辈从知(一作军)塞上》)心忧天下,不觉满怀羞愤。 颔联感情复杂,既表现了诗人立志成为一代儒将的非凡抱负,又抒发了诗人对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义的称颂。诗人认为收复河朔需推行仁政。 颈联使用“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及赵国名将李牧的典故。诗人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留侯张良和抗击匈奴,屯田军垦,保边安民的名将李牧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委婉地告诫统治者靖边需要良将,御敌需要良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尾联诗人言如果边关民众衣食丰足,戍卒得遇良将,御戎定是势在必得,绝不会出现大将曹彬大败于岐沟关,杨业苦战陈家谷口绝食牺牲的往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