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北,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译文
从哪里可以听到秋天的声音呢?是从我家北窗那片簌簌作响的竹林里传来的。
这秋声让我思绪万千,仿佛穿透了万古时光,但当我试图去捕捉它时,却感觉它轻得连一捧都装不满。
我静静地坐着,观察着世间万物奇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浩然之气,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
白云从南山飘来,似乎就在我屋檐下过夜。
我懒得去找唐生决断事务,也羞于去拜访季主占卜未来。
因为我知道,过去的四十九年里的错误和遗憾,都已经无法挽回。
我越来越喜欢这种超脱世俗、潇洒自在的生活,而世道却时常在变幻莫测。
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他选择归隐田园,现在田家的酒应该已经熟了吧。
注释
翛翛:象声词。
掬:指用两手捧。
浩然:盛大的样子。
幽独:静寂孤独。 亦指静寂孤独的人。
萧洒:清高脱俗;不拘束。
翻覆: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陶令:陶渊明。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