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
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
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
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
因兹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
喜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
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
汉祖把左契,自言一布衣。
当涂佩国玺,本乃黄门携。
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不独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
磻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
屠狗与贩缯,突起定倾危。
长沙启封土,岂是出程姬。
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武昌昔男子,老苦为人妻。
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大钧运群有,难以一理推。
顾于冥冥内,为问秉者谁。
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
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栖。
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浮云不相顾,寥泬谁为梯。
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
译文
在东都洛阳的依仁里,西北有座高大的住宅。
昨天宅中的主人某氏,在房舍的西边修整水井。
三五名挖井的工人,运载出井底的污泥。
泥土距水不过几尺,堆起却跟庭树相齐。
几天之后砌好井壁,把那泥土增筑井堤。
井泥所筑之堤,围绕在池塘周围,绿林掩映,曲折逶迤,煞是好看。
离开地下幽深的井穴,承受天上雨露的润滋。
寄语告辞地中水脉,顺便也向泉源道别:
“升腾到地上始料不及,往日的情势转眼皆非。
”我摆正马络头向前行,行啊行啊来自天西。
走了一天下马到此,此时正是芳草萋萋。
四面都有美好的树木,早晚的云霞变幻多姿。
傍晚时春花铺洒一地,鸣啭的幽鸟歇在哪一处树枝?
藤萝帐帷铺好了草席,对山举杯也可以开怀。
等到孤独的明月升起,恰似携同着佳人到来。
由此感悟了物理变化,思量平生而凄怆满怀。
茫茫世上这万物品类,运转不停像车轮马蹄。
尧得舜后高兴地禅让,不因瞽瞍顽劣而猜疑。
禹竟然代舜登上帝位,他的父亲啊令人叹息。
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生身却来自那吕不韦!
汉高祖起兵稳操胜券,他自称出身一介布衣。
曹魏代汉佩传国玉玺,先辈却是宦官的养子。
以武力扰乱中原的人,也无妨起自异族戎氐。
不光是帝王这样,连臣子也是如此。
伊尹辅商汤建兴王业,并没有依仗贱汉老子。
姜子牙是磻溪的老钓翁,因此而成了周王之师。
屠狗的樊哙卖布的灌婴,自平民崛起平定的乱危。
在长沙开疆列土的定王,难道是出自高贵的程姬?
武帝询问到的“主人翁”,原只是个卖珠人之子。
古时武昌男子变成女身,嫁人为妻穷苦直到老死。
蜀王的遗魄化为小鸟,至今还在树林中悲啼。
淮南王的鸡犬吃了仙药,也全都向九霄云上高飞。
宇宙造化中万物运转,很难用同一道理类推。
回视幽眇深远的天空,思问主宰者究竟是谁?
我恐怕经历万世之后,这些事态更变化难知:
凶猛的老虎长出翅膀,还添上双角助长神威。
凤凰失去五彩的毛羽,联翩被赶到鸡窝寄栖。
我向主宰造化者请求,何不来与我同游释疑?
来去的浮云漠不相顾,广阔的天空有谁能为我搭建阶梯?
我忧虑郁闷夜已将半,唯有歌咏这井中之泥。
注释
井泥:井中之泥。
皇都:京都。依仁里:在东都洛阳。
高斋:高门大第,富贵人家。
治井:修整水井。西陲:西边,西头。
辇(niǎn)出:用人力车运送出来。
甃(zhòu):用砖砌井,修井。《易·井》:“井甃无咎。”孔颖达疏引《子夏传》:“甃,亦治也。以塼垒井,修井之坏,谓之为甃。”
“曲随”二句:谓井泥所筑之堤,围绕在池塘周围,绿林掩映,曲折逶迤,煞是好看。
冥寞:幽深。冥,一作“寂”。
寄辞:寄言。地脉:地下水。
畴(chóu)昔:往日。乖:乖异。
伊:助词。掉鞅:摆正马络头。
萝幄(wò):藤萝覆阴如帷幄。荐:献。
山樽:山中野酌所用的酒樽。
物理:事物之常理。
恻(cè)怆(chuàng):忧伤。
群品:万事万物。
瞽(gǔ)瞍(sǒu):人名。古帝虞舜之父。《墨子·非儒下》:“夫舜见瞽叟,就然。”
吁(yù)咈(fú):语本《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孔传:“凡言吁者,皆非帝意。”蔡沉集传:“咈者,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
六合:天下。
汉祖:即汉高祖刘邦。
黄门:宦者,太监。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
伊尹: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
屠狗:指樊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贩缯(zēng):指灌婴。《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
程姬:汉景帝妃子。
卖:一作“夐(xiòng)”。
遗魄:旧谓人死后遗存的魂魄。
大钧:指天或自然。
顾:一作“愿”。
云为:变化。
朅(hé):通“盍”,何不。
寥(liáo)泬(jué):指天空。
悒(yì)怏(yàng):忧郁不快。
参考资料: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校.武汉.崇文书局.2015.645-649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4
这瘦瘦大约为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春李商隐由柳仲郢幕罢职回家途中所作。大中十一年(857年),义山漫游江东,后在柳仲郢幕下任盐铁推官,却很快又沦为布衣。次年二月,柳仲郢辞疾,由兵部侍郎兼诸道盐铁使被调回朝廷任刑部尚书,李商隐也因此而废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途径洛阳,因见工人凿井,故作此篇。此时义山已经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诗人便怀着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郁抑愤懑之情,凄凉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参考资料: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4
刘小兵.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写作年代考辨[J].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45-48
诗题“井泥”,是取之《箜篌谣》“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句意。诗人从所见普遍之“井泥”起笔,抓住“井泥”地位的变迁,“井泥”的不同作用等具体情况,努力探寻和精心推论世事的升沉变化,契合身世,娓娓道来,意深思远,哀怨感人。此诗是诗人一生坎坷遭际的哲理性概括,启人想象,给人教益。
诗人之所以能从“井泥”的升沉变化触抒出如此长篇的感慨之歌,是因为“赞皇辈无端遭废,令狐辈无端秉钧,武宗无端而殂落,宣宗无端而得位”,加之诗人自己无端而罢职,“皆天时人事,难以理推者,意有所触,不觉累累满纸,怨愤深矣”(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而这“怨愤”二字,正是贯穿诗中的一脉主线。
这是一首长篇五古,凡四十韵,共八十句。全诗可分日段。
从开头至“恻怆平生怀”为第一段,先写井泥所出,首先描绘井泥的来源,随后娓娓道来诗人亲临此地的经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治井”的现场、其主人、勤劳的工人,直至井泥被搅动、升腾后的种种变化,依次铺陈,强调了井泥在不经意间被赋予的新生命和那份自得之情。然而,井泥未曾意识到,它之所以能享受那“曲径通幽处,林深树影长”的宁静,那“深穴冥幽处,雨露滋养间”的恩泽,以及“四面皆翠树,朝霞暮云美”的景致,皆是昨日主人的慷慨与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井泥的蜕变,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诗人心灵的闸门。它象征着在主人与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井泥得以挣脱了束缚,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得以尽情领略这人间天堂的繁华与美好。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青年时因才华横溢而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青睐,得以入幕为宾;而后登进士第,一度风光无限。然而,随着令狐楚的离世,诗人失去了依靠,被迫辗转至泾州,进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然而,身处“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他虽无党派之念,却仍因令狐楚之子的误解与排挤而备受打压。面对宦海浮沉的残酷现实,结合井泥命运的变迁,诗人不禁深感唏嘘:“我欲求一明主,共我度此生?”在强烈的呼唤与愤懑的诘问中,他渴望能有一位识才的“秉钧者”来提携自己。然而,这终究只是奢望;他那“愿以扁舟归江湖,欲回天地展宏图”的壮志,也终究化为泡影。井泥尚能得意升腾,改变命运,欣赏人间美景,而诗人却无此幸运。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感慨万分:“因之感物理,恻怆平生怀。”这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也是全诗情感的凝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茫茫此群品”到“翻向云中飞”为第二段,由井泥引申至人事。在这段中,诗人思维的触角进一步伸展,想象的翅膀开张得更大。在这部分,诗人的思维愈发广阔,想象的翅膀愈加展翅翱翔。井泥的“升腾”变化,被诗人巧妙地引申至宇宙间如车轮与马蹄般永不停歇的万物变迁。诗人以历史为镜,列举了从尧舜禅让到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的诸多帝王将相的传说,展示了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莫测与必然。他首先提及了舜、大禹、秦始皇、汉高祖等名垂青史的君王,他们虽承天命,却也需借助人力方能成就伟业。随后,诗人又转向人臣,提到了伊尹、姜太公、淮南王刘安等人,他们由布衣而位极人臣,皆是时势造英雄的例证。通过对这些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考察,结合诗人自身的不幸遭遇,他深刻认识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展现出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尧传位给舜,不因舜父的愚钝而怀疑舜的才能;禹的父亲鲧虽非贤人,禹却成为治水英雄;秦始皇虽非亲生,却继承了大统;汉高祖刘邦虽自称平民,却开创了大汉基业。这些故事都证明了命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发生转变。“不独帝王尔,臣下亦如斯。”诗人自然地将笔触转向了大臣们的变迁。伊尹生于桑树空穴,却成为商朝的开国功臣;姜太公年老垂钓,却遇文王而受拜为师;樊哙、灌婴等人出身微末,却成为汉初的开国武臣。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无论是帝王还是将相,他们的命运并非由出身决定,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改变。正如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诗人所列举的生动事实,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他借此告诉世人,命运并非注定,只要有勇气、智慧和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一番事业。
从第一段末句“因之感物理,恻怆平生怀”的深沉感慨中,读者似乎期待诗人在第二段中直接抒发其不平的遭遇。然而,诗人却选择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巧妙地宕开一笔,借助大量历史传说来描绘“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的宇宙变迁之“物理”。尽管表面上未直接触及个人,但字里行间却悄然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恻怆”之情。当读到“尧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这样的句子时,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隐痛:他因加入“李党”王茂元的幕府,并娶其女儿为妻,而遭到了“牛党”的嫉恨,从此仕途坎坷,备受排挤。晚年,更因好友柳仲郢的罢免而陷入同样的不幸。这些遭遇,正是那些“秉钧者”无端的“疑”所引发的,让诗人深感走投无路,郁郁寡欢。诗人通过对尧禅舜位这一公正无私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巧妙地鞭挞了人世间的不公与不平,为自己的悲惨遭遇发出了深深的哀鸣。他写道“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寄托,更是对自己境遇的一种隐喻。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内心深处发出悲哀的“啼”声呢?这种隐寓寄托的手法,相较于直接抒发个人遭遇,更加深婉、曲折、含蓄,也更加感人至深。它让读者在品味历史传说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李商隐的诗比较注重比兴传统表现手法的运用,此诗也很突出。诗人以“井泥”起兴,引出了对世事升沉变化的无限感慨之情。“井泥”,在普通人眼里,只不过是一堆不值一提的“土与泥”,而对于无辜罢免不久的诗人来说,它却是闪射着哲理光彩的不寻常之物。因此触动了诗人那根对宦海浮沉甚为敏感的神经。诗人的身世与“井泥”的变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都依靠他人的力量改变了原有的地位;所不同的是,“井泥”一路顺利,地位步步提高,善有所终,而诗人都是中途遭抑,好景不长。所以,诗人以“井泥”之变而兴身世之悲,是十分自然而切合实际的,诗中,诗人还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诸如将茫茫宇宙万千事物的变化,比作是像车轮和马蹄一样运转不停;将美丽的月亮比作是漂亮的美女;将虎生角翅,凤宿鸡栖,比作是邪恶势力抬头,贤良之士失位,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此外,诗人在表现“井泥”变化的过程中,还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表现手法。例如以“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四句之拟人之法,写出了“井泥”洋洋自得、踌躇满志之神情;以“好树”、“霞姿”、“落花”、“幽鸟”等等优美的景观,暗示和衬托出“井泥”升腾后的得意处境。但当揭去“井泥”自信亦自豪的表面层纱后,隐现其后的就是“悒悒不得志”的自悲亦自哀的诗人形象。这里,诗人极力描写“井泥”周围的美景有两方面巧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通过它,一则正面衬托出“井泥”激情难抑的欢乐;一则反面衬映出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这正所谓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这首诗中还多处运用了反问句式。诗人对宇宙事物的变化,有的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的还很朦胧,甚而百思不解。因此,诗人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诗人最为苦痛的焦点,也是一个走向没落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不甘沉沦而又无力解脱的悲剧心理的典型反映。通过诗人一声声强烈急切的发问,他那迷惘凄惶而又不甘寂寞、长期受压而又努力抗争的形象越加丰满地塑造了出来。有人称它是“《天问》之遗”,不为溢美,的是如此。
参考资料: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校.武汉.崇文书局.2015.645-649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4
黎娜.对人生哲理思索的艺术结晶——李商隐《井泥四十韵》与寓言小说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这首诗是一首长篇五古,凡四十韵,共八十句。全诗可分日段。从开头至“恻怆平生怀”为第一段,先写井泥所出,随后写自己身至其地的经过。从“茫茫此群品”到“翻向云中飞”为第二段,由井泥引申至人事。最后第日段写难以推求事物变化之“理”的苦闷和忧虑。此诗借写井泥地位的升沉变化,杂陈古今升沉变态,感念一生得失,慨叹天意人事,难以理推,表示对自己命运的困惑和苦恼;情感怨愤深沉,而多颓唐之意。全诗多处巧妙用典,并运用拟人和衬托手法,表现出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年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优。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桑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磁石招长针,阳燧下炎烟。
宫商声相合,心同自相亲。
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
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暑摇比翼扇,寒坐并肩毡。
子笑我必哂,子戚我无欢。
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
惟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身。
生有同室好,死成并棺民。
徐氏自言至,我情不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