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战鼓如轰雷,东都已破潼关开。
东东大半为贼守,常东平原安在哉!
睢阳独遏江淮势,义激诸军动天地。
时危战苦阵云深,裂眦不见官军至。
谁欤健者南将军,包胥一哭通风云。
抽矢誓仇气慷慨,拔剑堕指何嶙峋!
贺兰未灭将军死,呜呼南八真男子。
中丞侍郎同日亡,碧血斓斑照青史。
淮东峨峨淮水深,庙门遥对青枫林。
行人下马拜秋色,一曲淋铃万古心。
这首诗作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系对唐代义将南霁云精神之感佩。安史之乱中,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陷入叛军重围。南霁云奉睢阳守将张巡之命到临淮(今安徽省盱眙县西北)向屯兵于此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贺兰进明对张巡已有的声威、功绩极为嫉妒,不肯发兵相救,睢阳因此陷落,张巡、南霁云等均遇害。后人为了纪念南霁云,在临淮修建了南将军庙。王士祯路经此地,缅怀往事,思绪万千,遂写下了这首诗。
—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山。
山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