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用凤箫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杭妾告别,分别后她昔日头镜的燕钗蒙镜了尘埃,妆台镜的明镜也因长久无人擦拭,变得昏暗无光彩。回想分别之时,她在灞桥柳久久地凝望着送我远去,以致身镜飘满了一身柳絮,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
在湖面镜,我沉醉于如西施般梦幻的美景中,却也在江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倩女离魂之痛。最终,我只能将满含深情的红泪,封存起来寄给远行的你。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镜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鸾箫:凤箫,用萧史弄玉吹箫引凤事。《风俗通·声音》:“《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之翼。”后世因称箫为凤箫,即排箫。彩云:五彩云。古诗词中常喻妇女命运,这里指杭妾。
燕钗:钗头的形状似燕子,故称燕钗。
灞桥:指灞桥柳,在长安(今西安市)东,唐代长安人送客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灞”一作“霸”,“桥”,也作“陵”。
西子:即西施。
倩离魂:即“倩女离魂”。事见陈玄祐《离魂记》: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幼女倩娘端妍绝伦,外甥王宙亦美容聪敏。镒每曰:“当以倩娘妻之。”及长,二人果然相爱甚深。时入京选官之幕僚求亲,镒许焉。宙阴恨,悲恸诀别,镜船。夜半,闻岸镜人行声。问之,乃倩娘。宙惊喜。乃匿倩娘于船。至蜀五年,生二子。倩娘常思父母,宙与俱归衡州。先至镒家,首谢其嫁女入蜀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诡说耶?”宙曰:“见在舟中。”镒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急走报镒。室中女闻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合为一体,其衣服皆重。这里本应倩女二字相连,因女字是仄声不合词牌要求,乃以倩离二字相连,与西子相对应,都是代指爱妾。
红泪:指女子眼泪。《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别父母,戏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泛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丽情集》:锦官城官妓灼灼,以软红绡多聚泪,密寄河东人裴质。
参考资料:
陶尔夫,刘敬圻.《吴梦窗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549页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二韵,写分离与别后情景。首韵写与爱妾分别。这里追忆当年二人在悲凉的乐曲中离别。次韵写别后情景。人去楼空,爱妾留下的燕钗已蒙上灰尘,失去了光滑。妆台上的明镜也因长久无人擦拭,变得昏暗无光彩。词人下笔点题,用音乐烘托离别气氛,又用女子的钗、镜蒙尘,创造出睹物思人,见景生情的艺术效果。“灞桥舞色褪蓝裙”,此韵引领我们回到那送别之地,词人借鉴李白诗意,面对年年岁岁依旧青翠摇曳的柳枝,心中不禁泛起对往昔与爱妾分别时刻的深切怀念,那蓝裙轻舞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只是如今裙色已褪,岁月无痕,人却难回。
词的上片,通过写别后的情景,反映词人对杭妾的怀恋。词的下片,全用虚笔表现爱妾去而不归。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以西子湖上的迷梦与江头倩女的断魂,形象地描绘了爱妾别后不归的凄楚。其中,“倩离魂”与“西子”相映成趣,更添几分哀婉。而“旋缄红泪寄行人”一韵,则进一步写尽了爱妾离去后的无奈与悲伤,唯有寄泪以表情深。词末以情收束,犹如古代故事中锦城官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情裴质,词人亦幻想爱妾虽不归,亦应有书信相赠,以慰相思之苦。
这首词写与杭州爱妾分别后思恋的情景。吴文英与杭州女子的艳史,词集中多次提到,而《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将他们二人的浪漫史、伤心史叙述最详。他们在杭州曾有十年的相恋历史:“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人仙溪,锦儿偷寄幽素。”这段与女子情合欢会的艳史,极富传奇性,在词人的记忆中永远不能忘怀。但不知为什么“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欢乐短暂,离歌继之,二人匆匆挥泪而别,他们二人的艳遇从此结束。这首词便是他们分别后所写的怀恋之词,词人还在迷惑爱妾为何不归,盼望她能有信息相寄。孰不知旧日的恋人早已亡故了。
参考资料: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第883-884页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吴文英布衣终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门,在吴越一带辗转漂泊。他的一生,享受过爱情的欢乐,却更饱尝爱情失落的悲痛。根据他的词或显或晦的记述可以得知,吴文英曾在苏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终却是苏姬生离、杭姬死别。与苏、杭二女的爱情悲剧,在梦窗的心灵上留下了永难愈合的创伤,他经常回味、咀嚼与她们悲欢聚散的种种琐事细节。在形影独吊的后半生,吴文英写了将近70首怀念苏杭二姬的恋情词。此词或是词人追忆杭妾之作。
参考资料:
陶文鹏,赵雪沛.《唐宋诗词艺术审美丛书 唐宋词艺术新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第243页
《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忆姬词。上片述一位女子与郎君分别时的哀伤;下片写女主人公盼郎忠于爱情,不生异心,刻画出一个钟情于羁旅在外的郎君的痴情女子形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词写生离死别,但仍盼望出现“倩女离魂”的惊人结局,死而复生。这首词涵盖了词人与杭州亡妾西湖欢会的美梦与最后的突然永诀。词句中跳动着一颗即将迸裂的心。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