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朱红色的山茱萸在山下盛开, 在寒冷的季节中散发着清香。
幸运的是,它与丛丛的桂花相伴,一起在窗前向着秋月绽放。
注释
更:愈加,更加。
这首诗《山茱萸》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山茱萸与秋月、桂花的和谐景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首句“朱实山下开”,起笔直接点出山茱萸的生长环境——山下,且以“朱实”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其果实的鲜艳色彩。这样的描绘,不仅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那鲜艳夺目的山茱萸,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清香寒更发”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茱萸的特性。在寒冷的季节中,山茱萸不仅没有被严寒所打败,反而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清香。这种清香,既是对山茱萸坚强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寒冷季节中一丝暖意的描绘。“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两句,则将诗歌的意境推向了高潮。山茱萸与桂花一同生长在窗前,它们在秋月的映照下,更显得娇艳动人。这里的“幸”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茱萸与桂花和谐共生的喜悦,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感恩。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山茱萸、桂花、秋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此外,王维的诗歌风格一贯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在这首《山茱萸》中,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特长,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营造出一种优美动人的意境,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深度。总的来说,王维的《山茱萸》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人文精神的佳作。它不仅描绘了山茱萸与桂花、秋月的和谐景致,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这首诗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以感受其中的美与深意。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