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座高楼是贺监昔日曾经攀登过的,墙壁上他的笔迹仍然犹如龙虎奔腾。
国都的书法崇尚皇象,北朝的文人则看重徐陵。
偶然因为独自得见而惊讶,只遗憾不能与贺监生同时而佩服他。
只担心害怕笔迹被尘埃流转磨损,再三珍重地嘱咐山僧要好好照看。
注释
贺监:唐贺知章尝官秘书监,晩年自号秘书外监,故称。
皇象: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
徐陵: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善于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
伏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贺知章登楼留墨水,说其壁上笔迹有如“龙虎腾”般的雄浑气势;颔联借皇象与徐陵两位书法文学大家,说明古代文人对书法与文学的尊崇与传承;颈联表达了对未能亲眼见证这些墨宝的遗憾;最后流露出对墨宝可能因岁月流逝而磨灭的担忧,希望山僧能代为珍视保护。整首诗既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颂扬,也表现出对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深切关怀。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人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
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
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
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